史上最受爭議的一位君主

史上最受爭議的一位君主


冉閔(?-352年6月1日),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安陽市內黃縣西北),出生於蘭陵郡(今山東棗莊和山東臨沂交界的地方)以善戰著稱,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君主石虎的養孫,冉魏的君主。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尊得到冉閔支持發動政變推翻石世。即位後,冉閔任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

史上最受爭議的一位君主

350年正月,冉閔改後趙國號為魏(衛),並改姓李。石虔密遣宦者齎書召張沈等密謀反冉閔,宦者告之冉閔、李農,閔、農馳還,廢石鑑殺之,並誅石虎孫三十八人。此後冉閔自稱帝,改國號魏。過一個月,冉閔恢復自己祖父和父親少年時的冉姓。建都於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改年號永興。冉閔遣使臨江告東晉:“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由於冉閔已稱帝,加上之前曾參與對東晉的戰爭,東晉對其抱有成見,所以冉魏無法得到東晉支持。

史上最受爭議的一位君主

352年,石祗部下劉顯殺死石祗,投降冉閔,從而後趙滅亡。當時佔據遼東並由鮮卑族慕榮氏所建的前燕乘機佔據幽州,分三路軍隊南下。慕容恪帶領的前燕軍在廉臺(今河北石家莊東部無極縣東北)攻冉閔。起初冉閔出擊,十戰十勝。後來中計陷入鮮卑騎兵重圍,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里,坐騎朱龍突然死亡。冉閔於是被趕上的前燕兵生擒。留守鄴的冉魏部下向前燕投降,前燕佔領鄴城,冉魏滅亡。冉閔被送於薊城(今天津市薊縣),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夷狄,人面獸心,還想要篡逆。我中土英雄,為什麼不能當帝王呢!”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後在龍城(今遼寧朝陽)被斬首。但後來慕容俊不安,上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

《殺胡令》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我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

《討胡檄文》

稽古天地初開,立華夏於中央,萬里神州,風華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華夏大地,舉德齊天。蠻地胡夷無不向往,食吾漢食,習吾漢字,從吾漢俗,此後胡夷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不再獸人。然今,環顧胡夷者,無不以怨報德,搶吾漢地,殺吾漢民。中原秀麗河山,本為炎黃之聖地,華夏之樂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前晉八王亂起,華夏大傷,胡夷乘亂而作,擾亂中原,屠城掠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姦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流。羯狗之暴,以漢為“羊”,殺之為糧。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餘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餘萬。太興元年,愍帝受辱,崩於匈奴。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於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於世。青天於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