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朝镇守百越的五十万大军,遵命回京救驾,会是怎样的?

岭南人士叶生


或许秦国的灭亡是必然的结果。那么就算真有这五十万大军援助最多也是为它续命,阻止不了最终的灭亡。

秦国有着典型的军国主义特征。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强大,但是这种耕战体系有着巨大的隐患和缺陷。

变法后的秦国重农抑商,非兵即农。这一体系打断了世家贵族的地位垄断,给底层百姓提供了地位上升的通道,即奖励耕织、奖励战功,把国家变成一部巨大的战争机器。在战争频分的时候,依靠耕战体系,秦国迅速强大,随即东出扩张,吞并六国。

那么当天下统一,这部巨大的战争机器无法再正常运转,人人渴望战功却无仗可打,没有新的体系弥补这种不足,久了国家势必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国家的未来走向如何,我想此时的秦始皇也是迷惘的。

秦国在对外统一的残酷战争中,在六国百姓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一旦有了缺口,势必迅速燎原。在加上刑法苛刻残酷,徭役繁杂沉重,“焚书坑儒”及秦二世无能,奸臣当道等。秦国迅速瓦解,分崩离析。

秦国的灭亡究其根由并不仅仅是因为暴政。那么就不是这是否够份量的五十万大军能挽救的。


FDT53


秦帝国还是会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停下攻战的脚步,而是继续扩张,秦帝国的军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北部军。由蒙恬率领,扶苏监军,负责秦帝国北疆的防务,数量为三十万。总部设在上郡。

第二部分,南部军。由屠雎和任嚣率领,负责秦帝国南疆的扩张,数量为五十万,大本营设在番禺,就是现在的广州。

第三部分,禁卫军。禁卫军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现在出土的咸阳兵马俑就是按照禁卫军的形象设计的。虽然数量只有区区五万,却是以一当百的战士。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路诸侯纷纷响应,秦二世紧急任命少府章邯平叛,章邯率领禁卫军击破了周文的进攻势头,暂时遏制了起义军对秦帝国的威胁。接着秦二世下令北部军和南部军一起回援勤王。北部军此时扶苏已经自杀,蒙恬被杀,大将王翦的儿子王离成为新的统帅。王离接到命令后迅速回援,一部分进入中原腹地,围困了赵国,一部分编入章邯军。

眼看赵国要被干掉,楚国的项羽杀死长官宋义,破釜沉舟,一举击破章邯王离联军,坑杀二十万降军,北部军覆灭。刘邦趁着项羽和章邯死磕的工夫进入咸阳,掌握了没有被章邯带走的禁卫军,整编成汉军的精锐班底。后来项羽就死在这些禁卫军手里。

南部军没有进京勤王,因为他们没有接到朝廷的命令。由于楚地完全被义军掌握,使者没有机会突破义军的封锁线将命令下达到南部军的任嚣手中,因此南部军完全不知道中原地区发生了什么事。等到知道了,秦帝国已经大势已去,也没有必要进来给秦帝国殉葬了。

问题来了,如果南部军接到命令进京勤王,秦帝国会灭亡吗?答案是,也会,因为秦二世不是个好皇帝。

章邯为啥投降项羽,就是因为秦二世在赵高的挑唆下对他起了疑心,章邯一想,给秦帝国卖命也是死,不如投降算了。如果南部军进入中原,起义军当然会受到很大挫折,但是不可能一下被歼灭,一旦起义军的势头受挫,赵高必然对这些有功将领大开杀戒,再说了南部军的中坚力量并非秦人,而是从江南地区征编的原六国之民,跟秦帝国本就不是一条心,亡国之恨犹在,也不可能真心给秦帝国卖命。所以这些南部军进来,也不会挽救濒临灭亡的秦帝国。

一句话,失人心者失天下,秦帝国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不亡才怪。


唐风宋月


首先50万大军,并非全部是战斗部队,还包括士兵家属、后勤人员、各级文官,真正的战斗部队只有一半不到,约有20万人。

其次,从秦都咸阳到岭南相距1600多公里,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跑一个单趟最快也在2-3个月左右,从传达命令,到大军开拔,再到达咸阳,这个时间至少需要6个月。

也就是说,从秦朝皇帝下达命令,到岭南大军到达咸阳,至少要6个时间,如果要救援秦朝,必须赶在刘邦进入咸阳前大军到达。



因为一个朝代的灭亡,是以象征帝国最高权力的皇帝死亡来算的,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而刘邦进入咸阳发生在公元前207年十月,也就是说项羽刚打完巨鹿之战时,刘邦就已进入咸阳城了,秦王子婴就已投降了。

也就是说,秦朝如果指望岭南的50万秦军来救援,必须在起义军周文部逼近咸阳就开始召援军前来,也就是公元前208年,这样的话,岭南秦军就有时间到达。如果这样的知,岭南秦军会在刘邦进入咸阳前,先刘邦一步进入咸阳,如果是这样,刘邦就很难击败秦军。



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况,项羽和其它诸侯联军在巨鹿打巨鹿之战,而刘邦却被岭南秦军挡在函谷关及武关外,无法入关,双方就形成对峙。

这个时候的秦王已经是子婴,子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秦王,从子婴智杀赵高来看,子婴颇有作为,如果能将秦军挡在关外,关中及巴蜀之地,仍在秦军的掌握之中。

即使项羽在巨鹿击败秦军主力,但这个时候的秦王已经是子婴,只要子婴不猜忌章邯,章邯是绝对不会投降的,章邯就会往关中撤退,从而形成秦军与起义军在函谷关对峙。

即使项羽率领的反秦义军,与刘邦军汇合,这个时候秦王子婴只要让章邯守函谷关,项羽纵有千古神通,仍然无法攻破函谷关,要知道战国几百年历史,六国联军从来也没有攻破函谷关,只要秦王是英明之君,不猜忌将领,并且用好人,项羽和刘邦很可能打不进函谷关,而所谓的反秦义军,都是原来六国的人,而没有秦人反秦的,关中及巴蜀之地的百姓还是拥护秦王的。



这个时候的关中,仍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撑战争,加上新征召的新兵,关内秦军总数达到50万左右,而关外反秦义军总数也达到50万,双方势均力敌,但由于反秦义军鱼龙混杂,没有团结一致,实力反而不好关内秦军。

最终的结果就是对峙,然后双方谈判,反秦义军以项羽为首领,刘邦为二当家,秦军以秦王子婴为王,两方谈判罢兵,划定势力范围,项羽将刘邦及部分降将放在函谷关外作为封地,也就是原来的韩、赵、魏加上楚国东部地区,为抗秦一线,而项羽自已的封地,仍在西楚,位于二线及后方,暂时罢兵议和,于是历史又回到秦国统一天下的战国晚期。

几十年以后,刘邦早已去世,而项羽再次出山,依次统一关东地区,成为与秦相抗衡的唯一势力,天下变成秦楚之争,再过了几十年,项羽消灭秦,进入关中,统一天下,天下变成楚国一家,中国历史上将出现楚朝,项羽为开国皇帝。

当然,以上一切,纯属脑洞。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题主所说的应该就是去南征百越的五十万秦军,最后秦朝灭亡的时候赵佗也没有回援的这件事。

首先来说当时秦军南征是不是带的五十万,历史上已经很难考证了。在唐朝之前中国古代军事记载对于作战部队和非作战部队是统一记载的,所以说如果说的是五十万秦军南征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五十万的作战部队,里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勤人员或者是随军家属。

而且这个秦军南征离秦朝灭亡的时候已经是过去十几年时间了。当时五十万的秦军南征,真正的老秦人几乎是已经非常少了。有多少人愿意真正的不远万里的救援大秦呢?当时秦军南征,受不了南方的气候湿润的气候,死伤很多,加上还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的反抗,秦军损失非常惨重。到最后征服百越,老秦人已经是死伤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的秦军很多都是南方人。这些人不愿意去救援,那么即使到了前线,肯定也是战斗力不强。

当时大秦灭亡也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谁也阻挡不了了,项羽破釜沉舟一战,把秦军最后的一点士气都打没了,秦军还怎么打,最后章邯也只能选择投降,就算是再有五十万的秦军能怎么样?还是免不了被灭的结局,赵佗不北上救援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回去了也不会改变什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朝灭亡太快了,秦始皇死后仅仅三年不到的时间大秦帝国就这样没了,而且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到大秦灭亡仅仅两年的时间,完全没有给南方的秦军反应的时间,交通信息闭塞,一开始没有把这些农民起义放在眼里,等到局势不能控制的时候,再去给南方的秦军发救援信息已经完了。等到南征的秦军回援的话,大秦早就已经灭亡了。

当然如果我们假设这五十万秦军回援的话,结果也不会改变什么,大秦帝国还是一样会走向灭亡。不光是大势所趋,而且毕竟秦二世不是秦始皇,没有这样的能力。


小伍讲历史


史载: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徒民五十万人戌五岭,与越杂处”。

百越五十万大军均是逋亡人,赘婿,贾人,配以秦吏,战斗能力一般,无法与项羽率领的楚国军队相抗衡。名将章邯帅骊山刑徒都投降项羽,名将王翦之孙,武城侯王离,帅精锐边军于巨鹿之战被项羽大败,被俘。

且大军远在南越,以当时的运输能力,待帅兵支援,估计等秦二世灭亡了,军队还在路上。并且南越内部不平,一旦撤兵,估计南越立马叛乱,粮草难以为继,人心不齐,难以为胜。

另外五十万百越大军大多不是秦人,天下苦秦久已,回来为秦朝卖命还不一定呢,很有肯定直接加入义军反秦了。

秦亡,是大势所趋,不是区区一支军队所能挽救的。





我是一个存在483


别吹牛了,根本没有五十万,整个秦国加占领其他地区人口只有1800万,当时攻打楚时总兵力60万已经是顷全国之力了,50万进两广?吹牛了。


纳兰49


来不及,秦的内耗太厉害了,章邯都投降可见秦王朝的上层建筑已经完全垮了,赵佗回师也谈不到救驾而是争天下了,但以他的身份地位,争天下很难。


步惊雷37


回来又怎么样?会有什么后果?拆东墙补西墙,岂不闻顾此失彼?

五十万人撤退,项羽刘邦固然害怕,百越的机会可是大大滴。不趁机造反还等什么?后院虽然不失火,前门可能被打开。

为什么要五十万人镇守百越边境?还不是因为百越地区难以征服?他们要是趁机入侵,不但会扰乱秦王朝的秩序,甚至可以给秦王朝致命一击。


禁街虎1


就算科技发达如此的今天,五十万军队的紧急拉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秦朝?是两千多年以前,就算是传达命令都要耗费掉许多。更何况是,五十万人的军队调动?而且还超远距离调动。一路上的吃饭问题,这个是最现实的问题怎么解决?远在两广的军队要集中起来难道不要时间?五十多万军队,是不可能都驻扎在一起的。在加上古代的道路交通状况,兵进咸阳?保卫咸阳?时间和空间上怎么协调?几十万大军的调动不是几百几千人!


爱看爱思考


照样灭亡,50万大军其实就是武装开拓团,包含不少妇人工匠民夫在里面,真正的正规军不超过20万,而且成员多少六国遗民,根本没有必救大秦的愿望,而且秦军在岭南立足未稳,百越随时蓄势反扑,一旦分兵回援,就会后方起火,进退失据,全军覆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