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湘軍與李鴻章的淮軍戰鬥力相比如何?

李解


湘軍

由曾國藩創建,是晚清一股重要的軍事力量,他最大的貢獻當屬消滅了太平天國,讓清朝得以繼續苟存。

湘軍大多都是湖南湘南人,採取募兵制招募士兵,而士兵又大多以農民為主。由於曾國藩看透了八旗制度的腐敗,特別是八旗軍官的貪腐,所以他招募了大量儒生來帶軍,所以湘軍軍官大多都是有才有志的儒生。但由於很多儒生都未曾接觸到過西洋練兵方法,所以其戰鬥力的提升有很大限制。

湘軍的武器裝備早期是冷兵器熱兵器混用,在與太平天國打了多次仗後發現太平軍使用的洋武器威力十分強大,所以也開始引進洋武器,但由於資金不足,很多都是落後的前膛舊式洋鐵炮,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士兵能夠裝備洋武器。

淮軍

由李鴻章創建,這隻軍隊可以說享受到了很多資源。因為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所以其募兵方法效仿湘軍,依然採用募兵制,但是由於淮軍最開始是臨時組建的,所以其士兵質量趕不上湘軍,但等太平天國戰爭結束後,淮軍得到快速發展,李鴻章聘請西洋教練來帶領軍隊,用西洋的練兵方法來訓練軍隊,而且這一時期招募的士兵更容易接受西式訓練方法,所以其進展非常快。

淮軍的武器裝備大大優於湘軍,李鴻章受到華爾洋槍隊的影響也創建了一直洋槍隊,後續淮軍各營士兵也開始裝備洋槍,替換掉了原來的冷兵器,而後李鴻章認為長期依賴於國外的武器裝備不是長遠之計,便興辦了天津機器局、上海炸彈三局和蘇州洋炮局等近代軍事工業,這些軍事工業都是隸屬於淮軍的。為了能讓淮軍的戰鬥力快速提高,便創辦武備學堂,而且還定期派人出國學習。這些方法都使淮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而且其軍隊近代化也非常之快。所以說這隻軍隊從出生起就享受到了非常多的資源。

綜上,可以看出淮軍的戰鬥力其實是強於湘軍的,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訓練方式都優於湘軍。


斧影燭聲


僅從太平天國戰爭時期的表現來說,拋卻指揮者的能力不說的話,湘軍和淮軍的戰鬥力在伯仲之間。因為湘軍模仿戚家軍營制,招募同鄉成軍,以鄉親聯絡同袍手足,在武器方面摻入西洋槍炮。而淮軍完全模仿湘軍的上述制度和成軍方法,幾乎就是湘軍的翻版。而且湘軍、淮軍在戰術方面的特點也非常相似,不善於機動野戰,而喜歡掘壕築牆,結營打呆仗,即習慣於步步為營的陣地戰。

不過,淮軍成軍後,十三營淮鄉子弟兵乘坐輪船到了上海會防,此後淮軍在江南地區作戰,尤其是和洋槍隊/常勝軍以及英法聯軍部隊並肩作戰,耳濡目染中,對西洋武器的運用漸漸超過湘軍,而且上海正當通商口岸,獲取西洋武器也較為便利。所以到了太平天國戰爭末期,淮軍的戰鬥力已經駕乎湘軍之上,加上當時湘軍因為功成名就、志得意滿,湘軍大帥曾國藩一方面是擔心擁兵過多、功高震主,一方面也確實注意到了湘軍樸風漸離,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於是提出了以淮代湘的主張。

在這之後,淮軍成為了清王朝國防的精銳主力。湘軍則幾乎裁撤殆盡,僅剩的一些老湘營,也已經無法和後來風生水起的淮軍比肩了。


海研會


在曾國藩的湘軍存續的那一段時間裡,淮軍的戰鬥力是無法與湘軍相比的。在對抗太平天國的戰鬥中,湘軍是作為戰場主力,而淮軍是配合的力量。

說到底淮軍本來就是脫胎於湘軍,等到曾國藩把湘軍裁撤後,淮軍系統才慢慢接替湘軍成為漢人地主武裝主導的地位。

李鴻章,字少荃,曾經師從曾國藩。1858年李鴻章進入曾國藩幕府,幫助老師興辦團練,參與機要。1861年冬天,太平軍進攻上海,上海的達官顯貴數次派人至安慶相曾國藩告急,要曾國藩派兵防禦,並鉅額軍餉。考慮到上海經濟、軍事上的重要性,曾國藩派遣李鴻章帶水陸軍5000人前往馳援,其中便有曾國荃直屬程學啟部一千餘人。

李鴻章在1861年12月奉命募勇,至1862年2月,張樹聲、劉銘傳、潘鼎新、吳長慶各帶所部團練至安慶,並按湘軍軍制進行整編,這邊是最早的淮軍四營;同時,曾國藩又從湘軍撥調韓正國2個營,程學啟2個營,張遇春1個營,以及從湖南新招募的4個營一併交給李鴻章統轄。其中韓正國所率2營為曾國藩嫡系部隊,所統領的水師中,淮勇兵源更是遠不及湘勇。這是的李鴻章所部名為淮軍,實則是湘軍的一部分。

抵達上海後,李鴻章依託上海的財力不斷擴充淮軍實力,起初李鴻章帶到上海的部隊不過萬人,後來通過招募新勇、改編綠營、收編歸降的太平軍等方法到了1863年李鴻章攻克蘇州時,其麾下大軍已有7萬餘人。

另外由於上海為各國在華重要據點,李鴻章可以較為方便的得到外國新式武器和西洋軍隊訓練方法。到了1864年春天,淮軍“每營用洋槍四百餘,少亦三百餘杆。”並且還組建了專門的炮隊。這使得淮軍的戰鬥力極大提升,並且西方列強由於其戰鬥力過硬,並且合作態度良好,也願意大力提供支持。到了1864年天京淪陷前後,淮軍已經擺脫了湘軍的附庸地位,成為了可以和湘軍分庭抗禮的獨立軍事集團了。

而也正是1864年受到清廷忌諱最深,也是曾國藩自慮最多的曾系湘軍在實力最為雄厚強大的時候被陸續遣散了。


建寧李俊陽


曾國藩的湘軍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由鄉勇逐漸演變成為一支地方武裝,隨著時間,形勢的變化,湘軍成為清廷不得不倚重的一支漢人武裝。在剿滅洪秀全太平軍的過程中,湘軍屢遭敗績,曾國藩幾次絕望投河但湘軍卻日益壯大。湘軍採用尾隨、包圍、蠶食、圍困的戰術,逐漸縮小包圍圈。最後完成了對太平天國的圍剿。李鴻章的淮軍的建立,是在曾國藩擔心湘軍力量過大,樹大招風。同時希望有其他的地方武裝興起,分擔剿匪重擔。也減輕清廷對漢人武裝崛起的擔憂。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得意弟子,另拉起一支武裝,湘軍、淮軍互相倚重,無意比只有一支湘軍要好!李鴻章的淮軍,以上海為據點,裝備了先進的武器,在和捻軍的戰鬥過程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戰鬥力,展現出李鴻章的淮軍精神!


李軍


首先湘軍非曾國藩一人創建,有羅澤南及弟子,有胡林翼,有左宗棠等人的功勞!其次湖南並不富有在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前軍餉時時不濟!但湘軍軍官大部分是讀書人,攻克安慶後湘軍中的士兵安徽人增多逐步軍紀鬆散了!但長江水師老湘營(後隨左宗棠西征)仍然強悍!淮軍在組建後進入上海後會和洋槍隊作戰,軍餉充足武器精良,而後攻下蘇州取得了李秀成經營多年的大量財富和武器軍需以及兵員!淮軍一方面大量進口槍炮武器一方面擴充部隊!在剿捻時期淮軍的戰鬥力已經強於湘軍,淮軍裝備精良,湘軍能吃苦耐力好!在在中法戰爭,甲午戰爭陸戰,湘淮軍的優劣盡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