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相比,誰的級別更高呢?你怎麼看?

靳源春


清朝時期,一共存在過三次兩宮太后並立的局面,一次是在順治時期,一次是在康熙時期,還有一次是在同治、光緒時期。

1643年,清世祖順治皇帝登基。順治皇帝的生母為清太宗皇太極的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皇太極的正宮皇后為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孝莊文皇后的姑姑。因而,孝端文皇后稱母后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稱聖母皇太后。

1661年,清聖祖康熙皇帝登基,也出現了短暫的兩宮太后並立的局面。康熙皇帝的生母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被尊稱為聖母皇太后,順治的正宮皇后為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被稱為母后皇太后。

到了清朝末年,咸豐駕崩後,同治皇帝登基後,一直到光緒朝,也出現了兩宮太后並立的局面,也就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東太后慈安太后和西太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即孝貞顯皇后鈕鈷祿氏,是咸豐皇帝的正宮皇后,同光時期被尊稱為母后皇太后;慈禧太后,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皇帝的的妃嬪,也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光緒皇帝也是過繼給了慈禧,慈禧被尊稱為聖母皇太后。

兩宮太后雖然是並立,但是畢竟是“嫡庶有別”,母后皇太后的權力要明顯高於聖母皇太后。

順治和康熙時期的兩宮太后並立並不能很明顯的看出“嫡庶有別”,畢竟,孝端文皇后是孝莊文皇后的姑姑,輩分擺在那裡;康熙的聖母皇太后即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只做了一年的太后就去世了,當時的大權在四大輔政大臣手中,也不能比較兩宮太后的權力和影響力。因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間是最能體現“嫡庶有別”的。

公元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同治”最開始的年號是“祺祥”,改為“同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兩宮太后共同治理,另外一種是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共同治理,不管那種說法,都說明了兩宮太后對於這個時期國家政權的影響力。而兩宮太后是共同垂簾聽政了二十年後,隨著慈安太后的去世,慈禧太后才開始大權獨掌的,而在此之前,慈安太后的權力和影響力始終壓著慈禧太后。

首先是位置和禮法。

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坐在東邊,聖母皇太后慈禧太后坐在西邊,慈安太后住在紫禁城東側的鐘粹宮,而慈禧太后則住在紫禁城西側的儲秀宮。日出東而落於西,東邊為大,西邊為次,從位置上就可以看出慈安太后位尊,慈禧太后位卑。

其次就是重大事務的決定權。

朝政事務的執行,是要經過兩宮太后同意的,而這也是要先經過慈禧蓋印,再到慈安蓋印,因而慈安太后掌握著朝政大事的最終決定權。而不僅僅是朝政大事,日常具體事務也是慈安主政,比如,同治皇帝大婚時,最終的正宮皇后的人選就是慈安太后推薦的阿魯特氏,即便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沒有辦法否定,只得順從,由此可以看出慈安太后的權力是在慈禧太后至上的。

在某些事情上,慈禧太后還是受到了慈安太后的壓制。

當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了慈禧最為寵愛的太監安德海,慈禧太后有意偏袒安德海,希望保全其性命,但是慈安太后卻不留情面直接下令處死安德海,慈禧太后對此也不敢有所異議。而在晚年的慈禧太后也曾親口對她的御前女官德齡提起之前她經常受到慈安太后的欺負,這就體現了慈安太后的地位還是要高於慈禧的。

所以,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前二十年,因為慈安太后的存在,慈禧太后一直是被壓制的,而真正等到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慈禧太后這才開始大權獨攬,或許慈安太后能夠一直長壽的活下去,滿清帝國的走勢也將被會被改寫吧。


雍親王府


提起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人們腦中總是浮現出東太后慈禧與西太后慈安二人。由於慈禧大權獨攬,擺出了一副最高統治者的姿態,讓人感覺彷彿她是凌駕於慈安之上的。但是事實上這僅僅是個錯覺!



慈安在地位上是高於慈禧的,嫡庶有別,慈安是咸豐的正室,咸豐在的時候她就是皇后,咸豐駕崩之後她成了母后皇太后。

而慈禧以貴人身份入宮,即使後面生下載淳(同治)被升為貴妃,那和皇后也差了一大截(中間隔了個皇貴妃)。咸豐逝世之後,同治即位,她母憑子貴當上了聖母皇太后,實際上按照宗法來算,她依然是處在慈安這個咸豐生前的正妻之下的,只不過是慈安文化水平低,對於朝政也不甚感興趣,才讓慈禧這個半文盲獨斷朝綱。



關於慈禧與慈安地位的問題只說一件事便可知端倪。

同治十七歲那年大婚,皇后與妃嬪自然是“父母之命”,由慈安、慈禧來挑選。可是此時同治名義上的兩個母親卻起了爭執。


慈禧看上了富察氏,而慈安看上了阿魯特氏,本來慈安地位高於慈禧得按照慈安的意願來辦。可是慈禧不甘心,和慈安商量這件事要聽同治本人的意見,結果同治反而站在慈安一邊,選了阿魯特氏做了皇后。慈禧怒火中燒,親生兒子居然站在別人一邊,這也成為母子失和的原因之一。

因此母后皇太后與聖母皇太后聽起來差不多,實則嫡庶有別,尊卑分明!


上將噯福斯


母后皇太后是指皇帝的嫡母,先皇的皇后,聖母皇太后是指皇帝的生母。若是出現了皇帝的嫡母和生母都存在的現象,就是兩宮並尊,同為皇太后,沒有級別高低。但是在整個封建社會時期(當然也包括清朝),嫡庶尊卑有別,倫理上講母后皇太后要比聖母皇太后尊貴,凡事要以母后皇太后為先。但聖母皇太后是皇帝的親媽,往往更有話語權。

清順治帝繼位後,就出現了兩位皇太后,一位是順治帝的生母孝莊文太后,另一位是順治的嫡母孝端文太后,而且她還是孝莊文太后的姑母。按理說孝端文太后既是先皇皇后又是孝莊的姑母,地位肯定比孝莊高。可是順治帝六歲登基,代為處理朝政,照顧順治帝生活起居的都是孝莊文太后。孝莊輔佐兩位帝王,成為一代賢后,為後人歌頌,卻沒孝端文太后什麼事。

還有比較出名的兩宮太后就是同治帝的兩位母親,分別是慈安和慈禧。慈安為嫡母住東宮,慈禧雖為生母卻住西宮,又稱西太后,可見慈安地位是尊於慈禧的。同治繼位初期,朝政的處理,同治帝的大婚等慈安都非常有話語權。可隨著時間的退移,很快就變成了慈禧獨攬朝政,慈安太后於光緒八年暴斃,死因也是眾說紛紜。







所以兩宮太后沒什麼地位高低,只能看誰是笑到最後的。


孔六十三


“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就是俗稱的清代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的徽號,徽號本身並沒有特別的高低區分,但是在上徽號時,卻有了特別的尊卑設計,理論上是母后皇太后比聖母皇太后更為尊貴。

(母后皇太后鈕鈷祿氏,俗稱東太后)

(聖母皇太后葉赫那拉氏,即西太后)

清末咸豐皇帝1861年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臨終之前對自己的身後國政做出了一定的佈置,即由唯一的皇子載淳繼皇位,由於載淳年幼,特別任命了肅順等八名襄贊政務王大臣主持政務,即俗稱的顧命八大臣。同時,為了監督顧命八大臣,咸豐皇帝賜予皇后鈕鈷祿氏和載淳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各一方印章,即著名的“御賞”和“同道堂”印,凡顧命大臣擬定的諭旨,如果不同時加蓋這兩方印章,並不能生效。

(關於將母后皇后和聖母尊為皇太后的上諭記錄)

在咸豐死後,隨著載淳即位,咸豐皇后鈕鈷祿和載淳生母葉赫那拉都理應成為皇太后。在咸豐生前,載淳稱咸豐皇后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后,稱自己的生母葉赫那拉為聖母(生母諧音),最後由大學士等所擬的徽號就分別是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

不過,顧命八大臣在上呈兩位皇太后的徽號時,充滿了精心設計,在八大臣看來,咸豐皇后鈕鈷祿氏性情忠厚,而載淳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工於心計,且似有政治野心,而且和肅順等也存在齟牾過節。於是八大臣在上皇太后徽號時,採取了一先一後的做法。

(母后皇太后徽號玉冊)

1861年8月23日,八大臣等首先上呈鈕鈷祿氏的徽號,即稱母后皇太后為慈安皇太后,第二天才上呈葉赫那拉氏的徽號,即稱聖母皇太后為慈禧皇太后。按照時間先後順序,顯得母后皇太后更為尊貴。另外,葉赫那拉氏雖然是載淳的生母,但畢竟只是咸豐的貴妃,而鈕鈷祿氏是咸豐的皇后,從這一層來說,鈕鈷祿氏也較為尊貴。

因而在祺祥政變前後,儘管慈禧太后權術更強,但對母后皇太后鈕鈷祿氏還是有所忌憚。


海研會


母后皇太后是皇帝的嫡母(皇帝父親的正妻,即皇后),而聖母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

母后皇太后的級別肯定要比聖母皇太后高,畢竟母后皇太后是故去皇帝的正妻,貴為皇后乃堂堂一國之母,無論如何也不是曾經作為妃子的聖母皇太后能比的。在那個禮法森嚴的封建社會,就連尋常百姓人家都講究嫡庶之分,正妻有與丈夫同等的地位,正妻主內丈夫主外,這乃是天經地義。試想看看連民間都是如此,更何況是皇族呢?雖清時期嫡庶之分已無唐宋那麼的嚴苛,但基本的尊卑還是要講的,正妻就是正妻,庶妻就是庶妻,地位絕非可相提並論。而且事實證明,清朝時期出現的三次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兩宮並尊的情況,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永遠都是高於聖母皇太后的。

順治時期:博爾濟吉特.哲哲與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順治時期,由於皇太極的皇后和順治帝的生母都尚在,隨即尊博爾濟吉特.哲哲為母后皇太后,而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則為聖母皇太后,其中布木布泰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孝莊,也就是“大玉兒”。

歷史上對於她們兩個人的記載並不多,不過據有關的文獻可以看出來哲哲和布木布泰的關係並不差,兩個人可謂是和睦相處,再者哲哲又是孝莊的親姑姑,所以孝莊一直都很尊敬她。哲哲死了之後,順治帝更是為她舉辦了盛大的葬禮,在當時順治帝、順治帝的子女們、後宮的妃子們和文武百官及家眷們都為哲哲披麻戴孝,並舉行了最高規格的祭奠禮儀,從這點可以看出哲哲的地位非常之高。而在當時哲哲即是皇太極的皇后,又是孝莊的親姑姑,可想而知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於聖母皇太后的。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載:“太宗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歲甲寅四月,來歸,太祖命太宗親迎,至輝發扈爾奇山城,大宴成禮。天聰間,後母科爾沁大妃屢來朝,上迎勞,錫賚有加禮。崇德元年,上建尊號,後亦正位中宮。二年,大妃復來朝,上迎宴。越二日,大妃設宴,上率後及貴妃、莊妃幸其行幄。尋命追封后父莽古思和碩福親王,立碑於墓,封大妃為和碩福妃,使大學士范文程等冊封。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女三,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載:“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一年,贈太后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十三年二月,太后萬壽,上制詩三十首以獻。上承太后訓,撰內則衍義,併為序以進。聖祖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時期:仁憲皇太后與慈和皇太后

康熙時期,玄燁登基即尊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也就是仁憲皇太后為母后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慈和皇太后為聖母皇太后,但是這兩宮並列的時間只有2年,康熙二年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后就因病去世了。

康熙時期仁憲皇太后的地位明顯要高與慈和皇太后,這點我們可以從尊奉兩宮後她們的住處看的出來。康熙在尊奉仁憲皇太后為母后皇太后的時候,是將她安置在慈仁宮的,慈仁宮在當時可是孝莊太皇太后當皇太后之時的住所,且在明清時期慈仁宮也都是用作皇太后的居所,而在當時只有仁憲皇太后遷往慈仁宮居住,而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后卻是沒有資格入住慈仁宮,反到是繼續生活在她之前作為妃子的寢宮。那麼可想而知此時的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也是高於聖母皇太后的。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載:“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為後。貴妃董鄂氏方幸,後又不當上恉。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責後禮節疏闕,命停應進中宮箋表,下諸王、貝勒、大臣議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舊制封進。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居慈仁宮。”《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後初入宮,為世祖妃。順治十一年春,妃詣太后宮問安,將出,衣裾有光若龍繞,太后問之,知有妊,謂近侍曰:“朕妊皇帝實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聖祖生。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

同治時期: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

同治年間,載淳登基後尊咸豐帝的第二位皇后,即慈安太后為母后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為聖母皇太后。慈禧和慈安我想這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兩宮太后,這其中的慈禧曾經可是晚清同治之後五十餘年間真正的掌控者,在當時整個大清都聽她的。所以也正是因為這種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慈禧太后的權利要大於慈安太后。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實則不然。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載:“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事文宗潛邸。咸豐二年,封貞嬪,進貞貴妃。立為皇后。十年,從幸熱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是時,孝欽、孝貞兩宮並尊,詔旨稱“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以別之。”

先不說慈安手握著咸豐帝臨死前給她的代表母儀天下的“御賞”印章,擁有著等同於皇帝的權利,慈安隨時可以下詔處置慈禧,再者慈禧能夠垂簾聽政也完全都是因為慈安的支持,若無她的支持,慈禧想垂簾聽政等同於痴人說夢。當然在當時慈安並不熱衷於權利,她更想的是在後宮安享晚年,所以朝廷上一些瑣碎的事情全都有慈禧做主,但是這並不代表慈安沒有權利,可以說在當時小事可以有慈禧說了算,但是大事如果沒有慈安的同意是絕對不行的。比如在為同治帝選皇后的事情上,當時慈禧看中的是鳳秀之女富察氏,所以慈禧一直都想讓同治選她做皇后,但是富察氏卻並未被慈安看重,慈安看重的是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最終的結果我想都知道,那就是阿魯特氏做了皇后,也就是孝哲毅皇后。

當然慈安太后這樣穩壓慈禧太后的事情還有很多,再不如誅殺安德海一事。當年同治時期的大太監安德海可謂是深受慈禧的寵愛,而安德海也藉助著慈禧的寵愛胡作非為,但由於他有慈禧做靠山,所以無人敢把他怎樣。而就在1869年8月安德海藉助著替同治帝置辦龍衣的名頭,在沿路各地瘋狂斂財,也到了山東境內,因太過於招搖被當時的巡撫丁寶楨抓獲,由於當時的大清有明文規定,宦官不得出宮違者殺無赦,所以丁寶楨並將此時上報給了兩宮太后和同治帝,作為慈禧的寵臣,慈禧當然選擇力保他,而慈安覺得這安德海的確該殺,隨即一聲令下“立命誅之”,就這樣安德海就被殺了。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來,慈禧太后的權利遠遠沒有慈安太后的大,當兩方出現分歧的時候做決定的永遠都是慈安太后。



所以上我們可以從以上的事例看出來,在清朝母后皇太后的地位和級別遠遠要高於聖母皇太后。畢竟在當時候“嫡庶之分”的禮制束縛下,即使貴為一國太后,作為庶妻的聖母皇太后也是不敢逾越半步的。


澳古說歷史


自然是母后皇太后的地位高,母后皇太后是皇帝的嫡母,先帝的皇后;聖母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先帝的妃子。在宗法上,皇后地位、權力自然高過妃子。

明朝的兩宮太后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以為明代兩宮太后是從明憲宗開始,其實不然,明代尊奉兩宮是從景帝朱祁鈺開始的。

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英宗朱祁鎮被俘虜,景帝朱祁鈺登基,十二月份就給嫡母皇太后孫氏上徽號上聖皇太后,然後尊生母吳賢妃為皇太后,以徽號別嫡庶,孫太后也是太后中第一個上徽號的太后。

上聖皇太后孫氏和皇太后吳氏也是明代第一例並立的皇太后。第二例並尊的就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嫡母和生母。

1464年正月,英宗駕崩,太子朱見深繼位。三月,尊嫡母錢皇后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后。

明代還有一例特殊的兩宮並尊,就是明世宗朱厚熜時代,伯母孝宗張皇后,生母興獻王后蔣氏。

1521年四月,明武宗駕崩,無子,堂弟朱厚熜繼位,做為武宗生母的張太后就有點尷尬了,一步錯步步錯,被朱厚熜拿捏住。當年十月,以繼統不繼嗣為理由,尊崇本生父母,追尊親父興獻王為興獻帝,親祖母憲宗邵貴妃為皇太后,母妃蔣氏為興獻後。

1522年正月,稱孝宗皇考,慈壽張太后為聖母,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三月,上張太后尊後昭聖慈壽皇太后,加親祖母邵氏尊號壽安,興獻後蔣氏為興國太后。

1524年四月,加昭聖皇太后張氏號康惠;尊生母蔣氏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七月,去本生。九月,定孝宗為皇伯考,昭聖太后張氏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后為聖母。

到明神宗朱翊鈞時期,1572年五月,神宗繼位,七月,尊嫡母陳皇后為仁聖皇太后,聖母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后。


按照慣例,皇帝生母不能上尊號的,但是當時的太監馮保為了獻媚李貴妃,就和張居正商議兩宮並尊,從這時開始,皇帝嫡母生母都上尊號,嫡庶無別矣。

明朝母后、聖母權力孰大孰小

從明朝的幾個例子看,除了孫太后和吳太后以外,其餘三例明顯是皇帝生母佔據上風,憲宗生母周氏幾乎不許尊錢皇后為太后,錢的太后之位全靠大臣們哭出來的。

世宗初期,張太后根基尚在,還能掌控後宮,比如給世宗立後選妃,都是張太后做主,那個倒黴的被世宗打流產死的陳皇后就是張太后選的。

隨著世宗大權在握,張太后就不靈了,被薄情寡義的蔣氏母子擠兌的生不如死,那時候張太后肯定後悔沒讓老公多生幾個兒子來著。

神宗時期就更明顯了,李太后的權利遠遠超過陳太后,居住在乾清宮照顧兒子,還好李太后不是週三那樣的心狠手辣,如果陳太后遭遇週三那絕對是蕭菩薩哥的下場。

清朝的兩宮太后

對於清朝,大家也有一個誤區,認為清朝第一例兩宮並尊是順治朝,其實不是,順治繼位時是多爾袞臨朝,根本沒有尊奉太后,連堂堂的國主大福晉哲哲都沒有被尊為太后,依舊被稱為國主福晉,順治帝的生母莊妃,依舊還是莊妃,可不是什麼聖母皇太后,蒙古外藩進奉禮物還是隻給中宮國主大福晉哲哲以及西宮大福晉娜木鐘母子【就是博穆博果爾他媽】,根本沒有皇帝生母西側福晉布木布泰什麼事。

1649年四月,哲哲崩,次年追封孝端文皇后。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薨,順治帝才親政,1651年二月才尊生母莊妃為昭聖皇太后。

清朝只有兩例兩宮並尊,第一例兩宮並尊是在康熙時代。

1661年正月,順治帝死,玄燁繼位。1662年十月,尊嫡母博爾濟吉特氏為仁憲皇太后,生母佟佳氏為慈和皇太后,但是很快在次年二月,佟佳氏就駕崩。

在仁憲皇太后駕崩後,有大臣想拍康熙馬匹,不給仁孝皇太后系帝諡,企圖讓她居妃子佟佳氏之下,這是抬舉康熙生母佟佳氏的意思。

康熙自詡仁孝治國,不能容忍臣子如此打自己的臉,就命他們去太廟、奉先殿去瞻仰孝端文皇后神位去,看看先帝皇后要不要系帝諡,大臣馬屁拍到馬腿上。

第二例兩宮並尊也是最後一例,是在同治光緒時代。

1861年七月,咸豐帝駕崩,同治帝繼位,尊嫡母皇后鈕鈷祿氏、生母懿貴妃葉赫納拉氏併為皇太后,兩宮並尊,詔旨稱“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以別之。九月丙戌朔,上母后皇太后徽號曰慈安,聖母皇太后徽號曰慈禧。

清朝母后、聖母權力孰大孰小

清朝兩例兩宮太后,因為影視劇的渲染,給人的印象是母后皇太后沒有聖母皇太后權力大,其實剛好相反,第一例兩宮並尊時間過短不說,就說第二例慈安、慈禧,一直都是慈安在慈禧之前,慈安所享受的權利、待遇都在慈禧之上。

不論大臣還是皇帝,都是以慈安為尊,慈禧為次,哪怕是慈安死後,還發生了謁陵跪拜禮儀之爭,就是因為慈禧咽不下那口氣想越過慈安一回,也沒有成功。

當時是光緒十二年三月初二,慈禧帶著光緒去東陵謁陵,看到禮官的謁陵儀注讓她給慈安行跪拜禮,把慈禧氣壞了,覺得你活著壓我一頭,死後還想壓著我?沒門!

慈禧就命禮官重新擬定儀注,被禮部尚書宗室延煦懟回來,慈安是妻,你是妾,你不想跪拜她可以,只要你承認自己不是文宗顯皇帝的懿貴妃,當然可以不跪拜文宗顯皇帝的皇后!

把慈禧氣得倒仰又無可奈何,還得給慈安跪拜行禮。

就是這樣。

資料圖系猴格整理。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理性交流!謝謝!

咱們史料說話,謝絕以訛傳訛。

微信公眾號 猴格大人說歷史 更改為 蠻大人說歷史,敬請關注。


猴格大人


當然是母后皇太后地位高!

就拿晚清的東太后慈安與西太后慈禧來說明

在人們印象裡,慈禧大權獨攬,生殺予奪,不可能地位比慈安太后要低,甚至還覺得她地位還在慈安之上,


但是這僅僅是個錯覺!

封建時代講的就是“嫡庶有別”,作為皇帝正妻的皇后自然也凌駕於群妾之上。

而即使嬪妃因為自己的兒子繼位“母憑子貴”當上了“聖母皇太后”地位也是在新皇帝的嫡母“母后皇太后”之下的。

比如當時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出宮去山東辦事,被慈安發現便下令處死,因為按照祖制太監是不能隨意出宮的。

儘管慈禧有多麼不情願,最終安德海還是命喪山東,慈安慈禧地位高低由此可見一斑!

至於為何慈禧獨霸朝綱,那是因為慈安太后是個“大文盲”,被封建時期“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落後思想深深毒害,因此從小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自然不方便插手朝政,再加上她又對朝政無甚興趣,朝中大全就自然落到了同是垂簾聽政的太后慈禧的手中了。


曉史才能明事


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真的是非常的細化和嚴格,對於帝王家庭更是馬虎不得。


什麼是母后皇太后呢?



母后皇太后有可能是先皇帝的皇后,但是不是現在皇帝的親生母親,所以就叫母后皇太后。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景仁宮的皇后(雍正皇帝)的妻子由於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乾隆皇帝登基的時候封她為母后皇太后。


什麼是聖母皇太后呢?



聖母皇太后就是現在皇帝的親生母親,憑的是母憑子貴的制度上位,自己的親生兒子有幸做了帝王,做母親的就成了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聖母皇太后了。


至於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誰的的級別更高級呢?



看過宮鬥劇的都知道帝王家的女人們往往為了一字之別的稱呼,可謂是爭的你死我活。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當中的劇情,其中雍正的皇后為了一字之差的稱呼做了什麼。總得來看聖母皇太后要更勝一籌。(畢竟是皇帝的親生母親。)


愛歷史的二師兄談對歷史的認知,歡迎大家的關注和補充。


小八戒愚論


母后皇太后一定是前朝皇帝的正宮皇后,是嫡妻,而聖母皇太后一般而言只是前朝皇帝的嬪妃,因為兒子做了皇帝才母憑子貴稱為皇太后。古代嫡庶有別,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於聖母皇太后的。

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統稱兩宮皇太后,這並非清朝首創,明朝也有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兩宮並尊的情況,比如明憲宗時期的錢太后和周太后,以及萬曆時期的陳太后的李太后。清朝兩宮皇太后分別出現在清初順治朝和清末同治、光緒兩朝。

我們就拿清末同、光時期的兩宮皇太后為例來說明一下:

公元1861年。三十一歲的咸豐皇帝駕崩,皇太子載淳即位,是為同治皇帝,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為了獲得朝政大權,聯合咸豐帝皇后慈安共同發動了辛酉政變,廢除了顧命八大臣,從而開始了近四十八年的垂簾聽政政治生涯。在垂簾聽政的前二十年,簾子後面始終是坐著兩位皇太后的,其中母后皇太后慈安坐在東邊,聖母皇太后慈禧坐在西邊,包括兩位皇太后的寢宮也是大有說法的,慈安因為是中宮皇后出身,所以她住在紫禁城東側的鐘粹宮,而慈禧太后則住在紫禁城西側的儲秀宮。日出東而落於西,東邊為大,西邊為次。不要小看這些細節。整個同治一朝和光緒七年之前,兩宮太后雖然名為共同垂簾聽政,但是慈安皇太后作為母后皇太后始終對與朝政大事有著最終的決定權的,而慈禧太后礙於嫡庶之分,雖有野心,也只能暫時壓制,她在垂簾聽政中實際上只負責一些朝政的日常和具體事務。此外包括同治皇帝大婚時關於皇后的人選,也能看出,慈安皇太后的地位明顯高於慈禧,同治皇帝最終選擇了慈安太后推薦的阿魯特氏為皇后。晚年的慈禧太后也曾親口對她的御前女官德齡提起她經常受到慈安太后的欺負。

封建時代最為重視嫡庶觀念,在普通家庭,庶出的兒子無法繼承家產,庶出的女兒只能給人家做妾,民間尚如此,何況皇家,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雖然相差一字,實質上差的就是嫡庶二字。


歷史課課代表


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並不是皇太后的徽號,也不是死後的諡號,只是一個通俗的稱呼,具體指的是其與皇帝的關係。所謂母后皇太后指的是皇帝的嫡母,也就是前任皇帝的皇后,而聖母皇太后指的是皇帝的生母。嫡子繼承皇位不存在這種情況,因為他的生母就是前任皇帝的皇后,也就是所謂的母后皇太后。所謂聖母皇太后,主要是針對庶出的皇帝而言的。



那麼,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到底誰的地位更高呢?從宗法意義上講,母后皇太后地位更高。為什麼?因為母后皇太后的身份是妻,即便是繼後,繼妻的身份依然是妻。而聖母皇太后的身份是妾,即便被尊為皇太后之後,名義上取得了類似妻的地位,但實際上的身份還是妾,退一萬步講,最多也僅僅相當於民間的平妻(這種說法實際上並不準確)。而無論是妾、還是平妻,其宗法地位實際上都是是低於原配嫡妻的。因此,母后皇太后宗法、禮儀上的地位是高於生母皇太后的,這也是為什麼孝欽顯皇后(慈禧)年長孝貞顯皇后(慈安)兩歲,卻始終要老老實實喊慈安姐姐、以慈安為尊的法理依據。即便是慈禧那樣權傾天下的女人,也無法改變這種宗法地位。最終,慈禧也僅僅在自己菩陀峪定東陵的細節上壓過慈安的普祥峪定東陵一頭,在形制上卻依舊不敢動手腳、居於慈安之上。



至於實際權力和影響力,則要看具體情況了。聖母皇太后作為皇帝的親生母親,相對於作為嫡母的母后皇太后,通常情況下對於皇帝的影響力應當說要強一些。但是,這僅僅是實際影響力,禮儀上的地位,依然還是母后皇太后居上。以清世祖的嫡母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孝莊文皇后而言,很明顯,孝莊文皇后這位母后皇太后在實際影響力方面要遠強於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但是,無論何種場合,孝莊文皇后卻一直都是排在孝端文皇后之後的。慈安與慈禧同理,慈禧雖然仗著是皇帝之母肆意弄權,卻始終繞不開慈安。安德海之死,實際上就是這種關係的附帶結果,因為慈安出面干預了,慈禧即便權勢熏天,表面上也只能認了。這種情況直到光緒七年慈安去世,才最終改變,慈禧成為了唯一的皇太后,也成為了唯一的掌權人。



因此,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雖然都是皇太后,級別一樣。但是,母后皇太后的宗法、禮儀地位要遠在聖母皇太后之上。至於實際權力和影響力,要看具體情況。但無論怎麼說,母后皇太后都無法完全繞開聖母皇太后而一人獨尊,表面上只能以母后皇太后為尊。即便是死後在太廟立神主,母后皇太后的神主所在位置依舊要高於聖母皇太后,即便這位聖母皇太后權力大到可以廢立皇帝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