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精準扶貧,產業是根本。近年來,南寧市武鳴區按照“龍頭帶動、示範引領、入股合作社、貧困戶參與”的產業脫貧路子,因地制宜抓特色產業“拔窮根”,取得明顯成效。

摸“家底”,因地制宜“種”產業

武鳴區黨委、政府在摸清貧困村“家底”後,按照“5+2”“3+1”特色產業規劃,制定了40個貧困村的脫貧摘帽計劃,掛圖作戰,全力推進。如何讓特色產業“拔窮根”,帶動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在脫貧攻堅一線,武鳴區給出了生動答案。


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雙橋鎮合美村耕地多,全村僅柑橘種植面積就達1.2萬畝。依託村級集體所有的資源、資產和資金,該村幹了一件大事:採取租賃集體山林,併入股龍頭企業,與一家企業合作建設合美村科技產業扶貧示範園,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寧武鎮長安村80%的土地已流轉,剩下的多是零星貧瘠地。怎麼辦?該村第一書記積極引導貧困戶改變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洛神花特色種植,種植洛神花150畝,併成立村“幸福能量”專業合作社,帶領貧困戶抱團種植洛神花。每年11月初,村民以“洛神花”為主題,舉辦豐收節,促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


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據悉,全城區“3+1”特色產業覆蓋城區貧困戶3707戶,覆蓋率達94.3%。40個貧困村有新型經營主體和產業基地48個,帶動貧困戶1333戶;培育致富帶頭人120人,帶動貧困戶596戶。

比趕超,脫貧一線勇爭先

如今,脫貧攻堅戰已進入關鍵期。如何確保發展特色產業有成效,壯鄉武鳴也上演著一場場比學趕超的好戲。鑼圩鎮傳統產業有水稻、玉米、甘蔗、桑蠶等,憑藉傳統產業優勢,該鎮成功引進了一家集肉牛養殖、母牛擴繁、牧草種植、屠宰加工、冷鏈配送等為一體的肉牛全產業鏈企業——廣西富勝農牧有限公司,帶領貧困戶脫貧。


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府城鎮不甘落後,該鎮堅持“能人帶領致富、黨建引領發展”理念,引導種養大戶成立府城鎮樂洋洋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聚集有資金、有頭腦的經濟能人,力爭逐步建成武鳴區5000頭存欄的大型黑山羊養殖基地。


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貧困戶也嚐到了甜頭。雙橋鎮合美村1組貧困戶羅瑞力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種了7畝沃柑,其中兩畝今年已掛果。“今年脫貧,我有信心了。”他說。

謀實招,小小桑蠶大產業

發展一個特色產業,還可帶動一方經濟。武鳴區結合南寧市蠶業站在鑼圩鎮清鳳村、伏王村等實施石漠化地區桑蠶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科技項目,讓養蠶戶掌握1-2門種桑養蠶實用技術。同時,建立桑苗育苗基地,引進、嫁接、推廣優良品種,舉辦科學種養、應用新技術、桑蠶技術培訓班,不斷提高蠶農種桑養蠶水平,以貧困村、貧困戶科技種養示範點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科學種桑養蠶,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模式,鼓勵農戶發展壯大種桑養蠶規模。


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兩江鎮漢安村全村桑樹種植面積1000畝,利用漢安村閒置的35畝土地建設一個科學規範的綠化草皮產業示範園,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的共建模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41戶貧困戶種桑養蠶。


武鳴區:特色產業造血“拔窮根”


目前,武鳴區已逐步形成以鑼圩、兩江、靈馬等鎮為主的桑蠶生產區域,種桑面積達8.15萬畝。今年第一、第二批蠶繭產量125萬公斤,市場價每公斤普通蠶繭60元,產值達到7500萬元,惠及貧困戶約100戶,惠及農戶約1萬戶,種桑養蠶成為城區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經濟支柱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