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显示 成对出现动物频次明显多于往年

记者4日从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大量影像资料的分拣当中发现,成对出现的动物频次明显多于往年。

据介绍,由于2017年开展全国重点区域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本年度监测工作有效开展了两次,完成监测线路154条(次),共布设红外相机361台(次),填写各类表格1600多份,收回有效红外视频8350多段,照片15800多张,基本摸清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他伴生动物野外种群分布状况,积累了大量动物影像资料。

在大量影像资料的分拣当中发现,上镜率较高的依然是大熊猫、羚牛、金丝猴、黑熊、红腹角雉等保护动物明星,相比2016年,动物在红外线相机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伴生动物记录表中也体现了这一现象。说明该区境内各类野生动物种群均维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趋势。更为有趣的是,在所有拍摄的野生动物视频当中,成对出现的动物频次明显多于往年同期,主要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黑熊、青鼬、猪獾、蓝马鸡、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雉鹑等,这些动物有的属于集群活动,有些属于独居物种,成对出现除了繁殖目的以外,更能体现出这些物种野外种群的稳定性。

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尤其使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不仅更直观体现区域内珍稀物种的多样性,揭示野生种群的分布区位和发展趋势,也收集、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宣传、科研资料,同时为进一步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链接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行政区划上隶属陇南市。总面积1837.99平方公里,核心区901.58平方公里、缓冲区261.32平方公里、实验区675.0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7.3%。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之一,甘肃省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