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传说——“坐簸箕”

郑板桥从山东的范县调到潍县做县官,他一到潍县,就坐了“簸箕”。

郑板桥传说——“坐簸箕”

当时的潍县是有名的“柴地”。豪门、财主、地痞、流氓串通一气,胡作非为,搅得民不聊生。凡是上任的县官,不是和他们一块儿为非作歹,就是落一身罪名,赚个不白之冤,被他们挤跑赶走。郑板桥是扬州有名的“八怪”之一,又长得貌不出众,当然明摆着的要受“计算”啦。在他到任之前,人家就设好了圈套,单等县太爷一到,就来个下马威。

郑板桥传说——“坐簸箕”

这天,郑板桥来上任了。离潍县城还有二十里,早有一抬小轿把他接住了。轿夫们又施礼,又打躬,郑板桥欢欢喜喜上了轿。谁知,人刚进去还没坐定,那轿子就发疯般地“飞”起来了。活像老太婆簸簸箕,左右摇晃,上下颠簸,直把个郑板桥筛得前仆后仰,跳起落下,头上碰出了疙瘩,腚上磕起了饽饽。要不是轿拦遮挡,早从里面抛出来了。原来,这是豪绅地痞们设下的“簸箕计”。抬轿的都是他们派去的人,四人小轿十六人抬,或跑或住,乱颠乱摇,轮班来折腾郑板桥。

郑板桥传说——“坐簸箕”

一边走,还一边哼着怪调子:

今天老爷乍到,

先坐簸箕小轿,

往后不听使唤,

那你乌纱撂高。

郑板桥传说——“坐簸箕”

郑板桥是个精明人,这内中的“机关”哪能不明白?哼!瞎了眼的东西,看我饶的了你们!他心里这么想着,两手紧紧抓住轿拦,两眼不停地从轿窗里往外瞅。有了!他心里不禁一喜,高声朝外边叫到:“住轿!”

轿夫只好把轿落了,阴阳怪气地问道:“老爷有何吩咐?”

郑板桥走下轿来,用手往右边场里一指说:“那场边堆垛的是何物呀?”

一个轿夫上前答话:“禀告老爷,那叫土塈。”

“塈?塈有何用啊?”郑板桥故意问道。

郑板桥传说——“坐簸箕”

“老爷熟读圣贤书,这点小小习俗还不知道吗?”那个轿夫有点卖弄地说:“塈,此地人用来支炕的;炕,是此地人用来睡觉的。”

“好好好!”郑板桥叫道:“快给我把土塈搬到轿里,抬到府中给老爷我支炕!”

轿夫们一听,楞啦!另一个赶忙打一躬说:“启禀老爷,府内有专供您安歇的棕绷床······”

“呸!那玩意儿老爷我早困腻了。”郑板桥打断了轿夫的话,”休再啰嗦,一人两块,给我搬到轿中!”

郑板桥传说——“坐簸箕”

轿夫们心想,不搬就是违老爷之令,治罪不轻呀。只好乖乖听从吩咐,不多不少,一人两块,将土塈搬到轿里。这都是大模子土塈,哪一块也得十来斤,三十二块就是三百几十斤,再加上一个人,可真够抬的!他们一个个压得趔趔趄趄的。汗流浃背。郑板桥心中暗暗发笑,高声吩咐道:“快颠起来,快唱起来!老爷我就爱坐这个‘簸箕轿’呢!”轿夫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难开口,只顾呼哧呼哧地大喘气啦!郑板桥来了精神,他坐在轿里,摇头晃脑地作起诗来:

叫你簸簸箕,

你偏喘粗气,

抬到衙门里,

一人三板子。

王良瑛 搜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