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和定位各不相同,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这是因为发展条件不同,所以定位不一样,当年在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下,“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实现快速崛起,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

台湾主要是承接了电子加工产业的转移。有联发科、台积电、富士康等一批国际电子科技企业。

韩国因为国土较大,有煤铁等资源,靠近日本的优势,在承接电子加工企业的同时,也发展了汽车、造船业。并在《身土政策》的鼓励下,关闭市场,要求国民购买国货。出现了三星、LG、现代等高科技企业。

新加坡因为地少人少,更没有资源,无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背靠马六甲海峡,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于是发展港口贸易,在港口贸易的促进下,石油化工的储存、再加工产业得到发展,因为经常拆船、修船,所以也具备一定的造船能力。

香港人多地少,无法发展工业,因为背靠大陆,所以与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由内地加工,然后贴上香港的标签再出口,于是港口贸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崛起。因为美越战争爆发,香港成为美军的补给大后方,娱乐业也得到发展。

“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和定位各不相同,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和定位各不相同,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