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卻沒有完全成為殖民地的原因

美、英、法屬於工商業資本主義,他們殖民掠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國內的工商業。美國的國會、英國的上下兩院、法國的三級會議,都控制在資本家手裡。英、法資本家經過多年與皇室的鬥爭,已經控制住政權。所有的殖民擴張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資本原始積累。所以只要能賺錢,在哪裡殖民,以何種方式殖民都不重要,城市性質的租界完全可以滿足殖民需求。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卻沒有完全成為殖民地的原因

俄羅斯、日本屬於農業資本主義,國內工商業不發達,政權還牢牢控制在皇室手裡,議會也是形同虛設,所以他們的殖民方式仍是封建社會時的粗野的土地掠奪。而且日俄靠近清國,更方便於直接割佔土地去移民佔領。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卻沒有完全成為殖民地的原因

同時帝國主義列強之間也是勾心鬥角,互相防著,好處大的時候一塊佔,好處少了就會撕破臉皮,以日俄戰爭為例,就是為了獲得遠東地區的殖民權而爭鬥。而且甲午戰爭後,日本割佔東北的企圖,也被英、美、法反對,特別是俄羅斯強烈阻撓,所以只能向清朝要了3千萬兩“贖遼費”。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辛丑條約》簽訂,帝國主義列強的在中國的勢力劃分完成,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為了鎮壓各地反侵略起義,帝國主義決定採用“以華制華”策略,慈禧朝廷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代理人。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卻沒有完全成為殖民地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