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之我見

"亡羊補牢"之我見

"亡羊補牢"的寓言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陵君又總是隨著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些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2005年2月22日,聯合國有關部門組織了有關專家、學者在日本召開了針對2004年12月份在東南亞部分地區發生的海嘯的會議,其目的是幫助這些地區建立一個海嘯防禦、預警系統來避免災難的發生。海嘯可以預防的,它可以通過建立一種預警體系以達到預防、防範的效用,這方面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做得很好,他們分別根據本國所處的海域地質情況建立了海嘯預警系統,防患未然。然而東南亞有些國家就沒有建立這種預警系統而導致2004年12月發生的海嘯使該地區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沒有建立海嘯預警系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憑經驗認為該地區不常發生海嘯,此次受到海嘯重創後,聯合國幫助其建立海嘯預警系統可謂"亡羊補牢"的現實例證。正如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唐納所言:"我知道這有點像'亡羊補牢',但這一地區以後還有可能再次暴發海嘯,我希望規模不要像這次一樣。'唐納透露,澳大利亞將聯繫這一地區的部分國家共同商討在印度洋建立海嘯預警系統。然而,不管怎樣說2004年的海嘯已經發生了、損失是慘重的。"羊"已經"亡"了,而我們為什麼不考慮一下"羊"未"亡"之前的事?先"牢""羊"豈能"亡"?

聯想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有很多錯誤、失誤的發生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關鍵是我們的責任心是否強?對待工作的態度是否認真?如果我們對工作兢兢業業、認認真真,有事先考慮一步,那麼有些錯誤、失誤就會避免或者少發生的。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這句古話人們耳熟能詳。但在有些問題上,特別是生產安全問題上亡了羊再去補牢的話所付出的代價未免過於慘重,因為安全生產問題是關乎人的性命的重大問題,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近些年來,全國發生了許多安全生產事故,從其處理結果來看,幾乎所有發生事故的企業,背後都存在著安全意識不強、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諸多安全隱患。也就是說,如果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做到未雨綢繆,不能經常性地排查安全隱患,那發生安全事故就是早晚的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能有"亡羊補牢"的想法。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幹工作、做事情要多動腦筋,事前多考慮、早打算,將問題處理在萌芽之中,防患於未然;當然我們也不能說"亡羊補牢"不對,工作中有了失誤及時的修正也是一種積極的態度,然而我們更尊崇的是少發生失誤甚至不發生失誤,當然這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我們做出更大的努力,我們必須這樣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的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青島藍泰置業有限公司 竇健

2014/9/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