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導條約》的簽訂與美蘇爭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係體系開始改變,主導世界格局的美、蘇、英、法、德、日六大國在戰爭中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權力分配也發生了改變。德國和日本成為戰敗國,英國和法國受到嚴重削弱,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蘇聯作為戰勝國也迅速成為軍事和政治大國。

《中導條約》的簽訂與美蘇爭霸

冷戰示意圖

由於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的差距,蘇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在許多領域主動出擊,美國為了達到遏制蘇聯的目的,開始尋求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持與配合。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組成西方集團對抗蘇聯,隨後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蘇聯隨後主導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這兩大組織的建立標誌著兩大陣營的冷戰的全面開始。

隨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各個領域、地區冷戰的全面推進,牽涉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數十億人口的兩大陣營開始對抗與競爭,數十年的軍備競賽以及對抗對雙方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尤其是蘇聯在東歐、中東、非洲、古巴、東南亞各地的擴張,讓美國領導人覺得有必要建立對蘇聯的軍事優勢。里根總統上臺之後,大力擴充軍備,進一步增加軍費開支,提出“戰略防禦計劃”,推行“實力外交”。蘇聯不允許美國打破自己建立起來的軍事優勢,也加速擴軍。

《中導條約》的簽訂與美蘇爭霸

美國總統里根

美蘇兩國在加速擴充軍備的同時,也力求阻止、限制對方的發展,從1981年到1983年,雙方先後舉行了關於“歐洲中程導彈”和“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的談判,雙方參加談判都是為了削弱對方而謀求優勢,因此談判沒有取得進展。

歐洲中程導彈談判的背景是蘇聯從1977年開始在歐洲地區部署SS-20導彈,射程3000英里,攜帶3個彈頭,打擊目標為西歐的各大城市。北約認為該導彈的部署打破了歐洲的戰略平衡,北約要求與蘇聯達成雙方中程導彈限額對等的協議,否則美國將在歐洲部署464枚陸基巡航導彈和108枚潘興II式彈道導彈。

此次中程導彈協議未成功達成協議的主要分歧在美蘇雙方對歐洲核力量部署的計算上,美國認為蘇聯擁有對北約的絕對優勢,而蘇聯認為美國提出的歐洲核力量未包括北約各成員國的導彈,可以達成兩大陣營的力量均衡,而不僅僅是美國和蘇聯在歐洲核力量的均衡。

1981年,美國提出探索建立高技術戰略防禦體系,表示國家核戰略從追求相互確保摧毀轉移到確保生存的戰略防禦,從此美國開啟了“星球大戰”計劃,將軍備競賽引入外太空。以摧毀對方導彈的反彈道導彈系統為主要發展方向。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認為美國所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是為了在軍備競賽中拖垮蘇聯經濟,表示蘇聯不會放棄對美國形成的軍事優勢,在軍事對抗中,蘇聯會“奉陪到底”。

《中導條約》的簽訂與美蘇爭霸

安德羅波夫

由於在軍備競賽中未佔優勢,從1983年開始,里根政府開始調整對蘇政策,雙方進入緩和時期。

1985年,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領導人,他全盤否定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戈爾巴喬夫在蘇聯的改革從經濟領域開始迅速轉入政治領域,改革走入了歧途。由於在與美國的對抗中,蘇聯國民經濟畸形發展,國民生活困難,為了擺脫困境,戈爾巴喬夫在外交領域大幅度調整原來的政策與主張,實行全面退讓。

《中導條約》的簽訂與美蘇爭霸

戈爾巴喬夫

美國總統里根認為美國雖然取得了對蘇聯的戰略優勢,但並沒有遏制蘇聯發展,蘇聯幾代領導人均採取全面對抗的戰略,仍然維持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了避免直接的對抗,減少核戰爭發生的危險,里根政府決定適時與戈爾巴喬夫舉行會談,雙方在許多方面達成共識,里根堅持在太空軍備競賽的同時,推動裁軍談判。

1985年3月,美蘇重新啟動了裁軍談判,把“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歐洲中程導彈”、“太空武器”的談判捆綁在一起成為“一攬子裁軍談判”。

在裁軍談判中,蘇聯要求三種武器相互聯繫,一起解決,而美國著眼於蘇聯的重型戰略核武器,要求單獨解決。

由於美國在談判中的強硬態度,戈爾巴喬夫改變立場,單方面宣佈停止核試驗,並裁減軍隊50萬人,全盤接受了美國的要求。關於戈爾巴喬夫為何一直妥協,並渴望達成裁軍協議的做法。在他的回憶錄裡有過說明,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在東歐佈置的中程導彈主要威脅西歐各國。而北約對此採取的反制措施,會將蘇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歐洲部分置於北約導彈的打擊範圍之內。維持龐大的軍備,對蘇聯經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因此裁軍也是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導條約》的簽訂與美蘇爭霸

里根與戈爾巴喬夫

1987年,12月8日,美蘇兩國首腦在華盛頓簽署了《蘇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條約一共17條,主要內容包括:消除雙方達成協議的中程導彈和發射裝置以及一切輔助設施、設備;雙方不再生產、試驗任何中短程、中程導彈;往後23年內,每年搜查被禁止武器。

根據中導條約,美國需要銷燬859枚中程、中短程導彈,蘇聯需要銷燬1752枚。佔雙方核武器庫中的約4%。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在中導條約中的地位。

《中導條約》的簽訂與美蘇爭霸

特蘭普與普京

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稱,長期以來,俄羅斯秘密研發和部署條約限制的導彈系統。美國將著手開發軍事回應的選項,與北約和其他盟友展開合作,避免俄方因部署違約導彈系統而獲得軍事上的優勢。

2019年2月1日,美國國務院宣佈,美國將於2日起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啟動退約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