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

自2012年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在湖南安化、沅陵实施“远航·追梦”项目以来,已累计投入善款近1700万元人民币用于“为中国而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改善、多媒体教室、奖助学金等领域。其中,283.2万元人民币用于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定点扶贫县学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教师。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募125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志愿者,经专业培训后,派遣到偏远山区的23所学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向贫困地区教育一线一次又一次地输血,坚守乡村教育生命线,这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体最好的特质之一。储存阳光,必有远芳,“远航·追梦”-“为中国而教”项目,在公益慈善的路上,循路前行,熠熠生辉。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许立荣在赴集团定点扶贫县湖南省安化县、沅陵县开展扶贫考察期间对基金会“为中国而教”支教项目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集团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当作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集团的重要政治任务,集团党组高度重视,一定要履行好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将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关精神,以教育帮扶、产业开发为落脚点,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扩大与地方合作,全力支持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中国而教”(英文名称Teach Future China) 始创于2008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合作成立。2014年5月,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北京为华而教公益发展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运作“为中国而教”项目,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主要捐资方。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自2012年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在湖南安化、沅陵实施“远航·追梦”项目以来,已累计投入善款近1700万元人民币用于“为中国而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改善、多媒体教室、奖助学金等领域。其中,283.2万元人民币用于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定点扶贫县学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教师。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募125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志愿者,经专业培训后,派遣到偏远山区的23所学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其中安化县大福镇、奎溪镇、南金乡、古楼乡等11所偏远山区学校有64名支教教师;沅陵县借母溪、清浪、明溪口、舒溪口等乡镇的12所偏远山区学校有61名支教教师。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的实施,其意义不但是有效地补充了农村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帮助项目成员在项目期内探索符合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项目成员在任教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为向社会展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打造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公益慈善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的愿望就是为大山里的孩子梦想助力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在人们的心目中,支教教师就是榜样的力量。他们甘愿放弃城市里优越的物质生活,不辞辛劳来到大山深处默默地奉献。在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志愿者教师队伍中就有许多这样优秀的代表……

庞晓晓,一位典型的山东小伙儿,“为中国而教”2015级教师项目成员,先在陕西省永寿县进行支教,后因项目工作需要于2016年8月调入湖南省安化县继续支教,同时被机构任命为安化地区项目督导,支教学校位于安化县偏远山区南金乡的将军完小。凭着对教育的热爱,他在2017年满一年期限后本可以离开选择其他职业,但他最后的选择还是继续留下来在将军完小支教一年。工作两年后,庞晓晓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他下定决心要为大山里的孩子留下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必须拿到教师资格证、考上安化县在职在编的教师资格。为此,从2017年至2018年,他多次往返于山东与湖南之间,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边工作边学习,最终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为了继续在将军完小任教,他选择放弃了其他可以考上的学校,毅然决然报考了将军完小,2018年8月,庞晓晓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将军完小的一名正式人民教师。

李秋玲是2015级志愿者教师项目成员,在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九校负责三个年级的英语课。从支教一开始,她便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李秋玲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首先是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她着手做了一些尝试:建立小红花积分制,当学生的小红花达到100朵之后可以兑换中性笔、笔记本、便签纸等奖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可获得糖果奖励,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调动性;给有需要的学生单独补课;给高年级的孩子写信;作《让李秋玲老师了解你》的问卷调查……渐渐地课堂被管理得有效起来也有趣起来了。李秋玲在三年级的字母学习课上,让孩子们用肢体动作来展示字母或者画创意字母画;在七年级的生物课上,讲到绿色植物时,她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到校园里发现和分析身边的植物。李秋玲还申请了学愿桥的书籍,给学生们做图书借阅室,创作漫画、植物贴画、剪纸等活动也陆续做起来。虽然还不到一年,但是学生们却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大方,而且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先是一名好老师,再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李秋玲如是说。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在安化、沅陵像庞晓晓、李秋玲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如:崔巧、杨晶、徐九平、张选明、卢艳、王思衍、陆毓凤、崔剑等等,他们都是这支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正是凭借这份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及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支教项目才得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支持乡村教育,更好地促进教育平衡,与此同时,支教项目的实施也充分体现出基金会工作的意义所在。


通过农村教育平台,着眼于未来的希望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为贫困地区学校输送了优秀支教教师,为改善农村教育、促进中国教育公平及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一是为偏远乡村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

作为基金会捐助的志愿者,支教教师的到来,缓解了偏远山区学校教师紧缺的燃眉之急。他们工作的地方,都是集团定点扶贫县最偏远、条件最艰苦、师资力量最薄弱的学校,一般在这里工作的多为代课教师,而志愿者的到来则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片阳光和不一样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支教教师含着满腔热忱,放下亲情、友情、爱情,不远千里奔赴偏僻的项目实施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大山里的孩子。他们在这里,挨过寒冬,走过暮春,这两年的时光,犹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洒下了对工作的热诚,奉献了自己最纯粹的爱。

二是为偏远乡村学校带来了活力。

支教教师的到来,给偏远学校带来了活力。山里的孩子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支教教师在这里不仅耕种下知识的种子,也把外面的世界在安化、沅陵山区一一呈现。他们犹如春日里的鸟语花香,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灵气。支教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除了正常上好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之外,志愿者们根据自身的特长为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乐趣体验,如茶艺社、盘子艺术等活动,课外文化活动开展也丰富多彩。

三是为偏远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支持。

支教教师的出现,为许多偏远乡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灵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完整的亲情,少有父母的关爱,渐渐地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而支教教师的到来,如夏日里的艳阳高照,驱走孩子们内心的孤独,温暖着孩子们年幼的心。去孩子们的家看看,有的地方需要徒步几小时,而老师们依然乐此不疲,只因为崎岖的山路有老师的陪伴。大家爬呀爬,终于爬到了家。老师的鞋已不成样,但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终于见到了孩子们嘴里描绘的家,大家一起坐在高高的谷堆旁,听老师讲山那边的故事……

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为中国而教”,在敬佩中前行


灵魂有梦,精神有香,人生有光。“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是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远航·追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基金会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重要的公益慈善平台和窗口及不断追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和精准的信心与决心。时间可以证明,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的事业是纯粹的,志愿者的情操是高尚的。“为中国而教”项目的实施似春风,吹遍湖南安化、沅陵的偏远山区学校,化雨润苗,照亮大山里学子的心,阳光成长……

灵魂有梦,精神有香,人生有光。“为中国而教”湖南安化、沅陵支教项目是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远航·追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基金会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重要的公益慈善平台和窗口及不断追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和精准的信心与决心。时间可以证明,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的事业是纯粹的,志愿者的情操是高尚的。“为中国而教”项目的实施似春风,吹遍湖南安化、沅陵的偏远山区学校,化雨润苗,照亮大山里学子的心,阳光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