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家庭剧,正呈现出三大创作趋势:男性向家庭剧以丰满的男性角色来主导剧情的发展;青春向以年轻人的生活带动整个家庭故事的动向;合家欢型则以群像的形式展现出老中青三代人的生活状态,吸引各年龄层的观众。

文 | 喵七

国产家庭剧在不少观众心中约都等同于婆婆妈妈剧,主要讲述婆媳矛盾以及家庭主妇的婚姻危机。这两类话题的确贴近生活,具有关怀民生的价值,但这样的创作倾向也限制了其受众的范围。

其实家庭剧描摹的是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不仅有婆媳矛盾、婚姻危机,还有许多男性发挥的空间,如父子关系、男性家庭责任等,所以在近来的创作中就出现了男性向的家庭剧,让以往在家庭剧中处于次要地位的男性来主导剧情的发展。

主人公的年轻化使得家庭剧呈现出青春向的发展趋势,不同于青春偶像剧的梦幻,青春向的家庭剧详细地叙述出现实中的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烦恼,更加贴近年轻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而合家欢型的家庭剧,则是以群像的形式展现出老中青三代人的生活状态,再以家庭凝聚起众人,多元化的主人公使得受众也更加多元化。

这三类融合新元素和特质的家庭剧,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男性向家庭剧

父亲形象的突破与再创造

男性形象在家庭剧中大多以:丈夫、大哥和父亲这三种形象出现,丈夫的形象从主导不断向平等甚至于“小丈夫”的类型过渡;大哥大多行使着“长兄如父”的责任;而父亲形象在不少传统家庭剧中却处于弱势地位,甚至不少家庭剧中父亲的角色就是缺失的,如《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的父亲一角就是缺少的。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之所以这样操作,在于制作方有意地去凸显剧中女性角色的独立与坚强,更方便女性向的叙事。并且,这也比较符合不少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由母亲来主导家庭生活,孩子的依赖心理也更偏向母亲一方。

而如今却有不少家庭剧从男性视角入手,为父亲形象带来全新的升级。

比如刚收官不久的《我的亲爹和后爸》就以父子关系作为探讨中心,并且以两个截然不同的父亲形象,张国立饰演的亲爹是不着正调的不称职老爸,而李建义饰演的后爸则是一辈子呕心沥血抚养兄妹长大的父亲,两人的相遇必定带来一番波折。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与之相似的另一部作品则是由罗晋领衔主演的《爸爸父亲爹》。这部作品中共有四位父亲,而爸爸、父亲、爹以及男主角的亲生父亲,他们的身份背景各不相同。又因故事的背景置于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使得剧情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增添了谍战题材。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张国立虽然在《我的亲爹和后爸》中饰演不称职的亲爹,但他更多的荧屏形象是感人至深的父亲。如《养父》中的楼志军,在病危之际为收养的三个孩子寻找亲生父母;《半路父子》中的罗建军从混日子的中年屌丝到称职的后爸,主动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这几部作品都是将背景置于特殊的环境中,偏向于苦难型叙事,使得父亲的职能向母亲转化,表达出感人至深的父爱,以打动观众。

再者,从综艺刮起的积极探讨父亲在现代社会中应承担怎样责任的风向,让不少影视作品也以这个思路进行创作。

《老男孩》中从天而降的儿子,让人到中年心理却还是大男孩的吴争一时不能接受;《摩登时代》中突然出现的女儿,让徐峥饰演的四处招摇撞骗的魔术师心里特别抗拒。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两位父亲开始慢慢接受孩子的存在,试着去爱他们,最终成为一位正式的父亲。

《我的老爸是奇葩》中对孩子来说,他们的父亲也是他们的老师,在这双重管控下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战争,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与儿女一起成长。父亲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封建式教育方法,开始变得慈祥而宽容;而儿女也明白父母的苦心,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新生活。

在《超级翁婿》里则是以反弹琵琶的方式,采用家庭剧创作热门婆媳关系的镜像——翁婿关系为主题,讲述了父亲与女婿之间从不打不相识的冤家到逐渐理解的关系。以男性向的思维,详细地描述了一位父亲在面对女儿即将出嫁时的一系列行动。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这几部剧展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与父亲的生活图景,父亲可能不及母亲的温暖细腻,却一直都是孩子前进最有力的支撑,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父亲职责。

青春向家庭剧

年轻人的真实世界

传统家庭剧中的青年形象多是以主角子女的形象出现,而青春偶像剧中的家庭往往呈现两极化的趋势,要么以丰厚家产来衬托主角的高大形象,要么以悲惨的身世来表现主角的凄惨。青年形象之于传统家庭剧,以及家庭之于青春偶像剧,都起到了辅助作用。

而青春向的家庭剧颠覆了传统家庭剧中打造中年人世界的创作窠臼,以年轻的主人公为主角,真实展现了年轻人的生活风貌。

虽然都是以年轻人为主人公,但青春向的家庭剧与青春偶像剧却有很大的不同。

青春向家庭剧摒弃了偶像剧中的浪漫泡沫,表现的更多是青年的生活烦恼与社会挑战

;青春偶像剧中主人公信奉“爱情至上”的观念,而在家庭剧中恋爱只是表现主题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工作烦恼、家庭危机。

青春向的家庭剧,往往以近距离的姿态观察现实生活,展现了多样的现代家庭生活图景,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而青春偶像剧更多是让观众相信美好的存在,给予观众幸福生活的信心。

也是因为青春向家庭剧主人公的年轻化,使得面对的生活考验更加多样化。如《家有儿女初长成》继续延续了《家有儿女》的主旨:重组家庭的幸福生活,但主人公已从小孩子长大成了青年,面对的生活烦恼大不相同。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剧中不仅表现了四位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四位家长不同教育观念的碰撞。每位孩子的任何动向都牵动着四位家长的心,在这磕磕绊绊中共同创造幸福的家庭。

年代剧《生逢灿烂的日子》也是呈现出青春向的家庭剧,讲述了几位胡同青年的青春岁月。这样的故事核在《北京青年》《你是我兄弟》等剧中都有所体现,胡同青年们在不同时代里的奋斗,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系列情感纠葛。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在现实生活中一对年轻小夫妻的婚姻、育儿等问题早已不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了,而上升到两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在《断奶》中雷佳音与佟丽娅饰演的一对情侣,两个孩子都是各自家里的宝,从结婚、怀孕到生子每个环节都考验着两个家庭。

通过两位年轻人的眼光来观察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夫妻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图景,双方的父母承担起绝大部分的责任,即使已为人父、已为人母,他们却还是断不了奶非常依赖父母。

合家欢型家庭剧

一鱼通吃的创作思路

无论是男性向还是青春向的家庭剧,都是制作方有意地突破传统家庭剧的受众,招徕更多的男性观众以及年轻的观众成为家庭剧的受众。而合家欢型的家庭剧,则是以“一鱼通吃”的创作思路来吸引全年龄段的观众。

合家欢型的家庭剧展示了老中青三代人的生活状况,又以家庭来连接他们彼此的生活。

央视大剧《暖暖的幸福》就以一家老字号旗袍店为故事的发生地。重组家庭里的四个孩子,鲤鱼跳龙门的郝锦绣聪明善良;出生北京的金元古灵精怪,两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青年在这个重组家庭相遇,闹出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内向寡言的金宝以及调皮捣蛋的小二看似有些磁场不和,而他们以及勤劳善良的父母都在为奶奶编织一个幸福晚年的美梦,为了这个和谐的家庭各自付出努力。

去年的高收视剧《幸福一家人》也是这样一部合家欢的家庭剧,三位儿女的不同恋爱状况也展示出这合家欢的创作思路。公司白领大女儿的不婚主义;医院精英长子却选择了上门女婿之路;没正经工作的小儿子却有着十年之约的浪漫恋情。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制片人赖聪笔在采访中表示:“《幸福一家人》的故事尽可能兼顾到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会遇到的问题,我们想表达的,就是提醒观众多珍惜身边人。它不仅是一部单纯的家庭剧或者偶像剧,不是只有爱情或者亲情,因为从90都到60岁的父亲,每一个年龄层都有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扰。”

电影《一切都好》中,张国立继续扮演了一位为子女担忧的慈父,以父亲悄悄探访子女的生活为开端,四位子女各自的真实生活也原形毕露了。虽然有各自的烦恼与坎坷,但最终还是在合家团聚的日子里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

独家观察|告别婆婆妈妈,“变身”中的国产家庭剧

家庭剧以纵向的观察视角,以家庭为单位,讲述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展示不同家庭成员的生活状态。其创作本应是最贴现观众的生活状态,但传统家庭剧通常以中年女性的视角来看待事件的发生,使得受众狭窄。

如今出现的男性向,突破原来男性角色的弱势,以丰满的男性角色来主导剧情的发展;青春向以年轻人的生活带动整个家庭的动向,通过真实可感的年轻角色打动与之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合家欢向的家庭剧则是将这些都包融其中,全方面地展现一个家庭中所有人的生活,以此来吸引各年龄层的观众。

家庭剧的创作升级之路仍在继续,新动向值得影视行业创作者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