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都市是大都市,小地方是小地方?

不知道诸君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平时在大城市待得惯的人,回到老家或去某个小地方办事的时候却处处掣肘。你会发现,你常用的礼貌和智慧失灵了。

为什么大都市是大都市,小地方是小地方?

某县长途汽车站,一位女士向检票员咨询什么,检票员一直低头不搭理。

后来扬脸反问:“你问谁啊?”

女士回答:“问你啊!”

检票员一脸厌恶地瞟了一眼女士:“不知道!”

于是,这位女士自顾自找别人咨询去了。

一个县级汽车站的检票员态度如此傲慢是非常常见的,不给某些她看不惯的人检票也是家常便饭。小地方客流量不多,工作量也不大,天天闲的没事。服务也没有服务的态度和专业性。越小的人物越爱摆谱。

如果说汽车站是公共场所,有些东西不太好描述的话。那物业算是专业性的服务部门了吧?

但是物业里也有些人是这样的,甚至比这个还恶劣,有点看门的权力就随便刁难人。如果这样的话,物业干嘛要用人去管那个门呢?直接拴俩只大狗不就行了。用人无非就是要体现人性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这份工资岂不白瞎了!越小的人物越爱使唤手里微乎其微的权力。

为什么大都市是大都市,小地方是小地方?

村里某人结完婚给媳妇迁户口,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派出所。每次去都是告诉他少东西,但是每次都不说全面到底少哪些?就是让他跑,跑了七八趟才办完。更有甚者,你问他还缺什么?他也不说,就只说让你先办这个,先办那个。比起大城市来,这些小地方的人办事真的是很让人崩溃!你想要问清楚,他都不一定搭理你。搞得你是干着急,没办法。相比之下,你办事的时候,等对方玩儿完一把游戏再来给你办事这真的是小case了。

不是你流程不对,也不是你言行不当,更不是你方法欠妥,而是那些办事的人,他们不知道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在等什么?是在等别的什么好处?还是在等别人求着他?……其中原委,我也理解不了。

你会发现,某些越小的地方,越小的人物,越爱摆谱,架子越大,越不办事。或许大城市靠制度,小地方靠人情吧!反正人家有人情关系的人好办事,没有的嘛,你在外面再怎么厉害,回来也可能什么都办不了,要么就是你办事的难度比别人都大很多。

之前跟朋友聊天也聊过类似的话题,大家的遭遇差不多,总以为是小地方嘛,就那样,习以为常了。可是,这样正常吗?肯定不正常。这说明有人尸位素餐,有人滥用权力。但是你能怎么样呢?说到底你就是一个小老百姓,能改变什么?

为什么大都市是大都市,小地方是小地方?

这事就又跟网约车司机有关系了。国庆回家,我火车到站是晚上九点半多,出了站随便等等也就快十点了。县级市已经没有公交车了,只能打车回去。原本想一个人打一辆正规的出租车,出租车可以打票,贵是贵点,但省心。可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出租司机都在让乘客拼车。为什么呢?载一个人打票数额毕竟是固定的。如果拼车,每个人收多少钱,这样跑一趟或许比打票赚得多,我想这应该是他们这么做的心理动机吧!

最终,我跟一对夫妻拼了一辆正规的出租。上车前司机报价每人10块把我们送到市里。可是半路上,司机觉得我要去的地方比那对夫妻远了两公里,就让我加价,而且是加一倍哦!我心想这司机也太狠了,就多这么一点路,就多收我一倍的钱,这不讹诈吗?县级市的出租,起价6块钱两公里,超过之后白天的价格是1.5元/公里,晚上的价格是1.7元/公里,就算是我多走2公里也就多3.4元吧?你说这不就是践踏契约故意宰客吗?

为了既能到达目的地,还不至于花太多冤枉钱,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这些都无关紧要了,不过中间的沟通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他说打车到市里要五十多。我多走出来的两公里,他还另外加了一个起始价。我也是醉了,没见过这么算钱的出租!天下的账全让他一个人算了。打车软件确实开通了出租车的接口,但要按照计价器显示的实际价格计价。怎么会有司机所说的五十多的价格呢?后来一查才发现,滴滴打车报价57,易到报价49,均高于出租车打票的价格。幸好我没那么好欺负,也幸好他还不是那种恶性程度太严重的,碍于怕被投诉,才能达成后面的妥协方案。这要是在大城市,直接上车打表该多少是多少,省多少麻烦呀!但在小地方连守约这件事情都是要靠强力争取的。对此,我只能无奈地笑笑。

为什么大都市能发展成大都市,而小地方永远是那个小地方,这里面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原因。不是别人不帮你,也不是出去的人不念着家乡,而是没有这个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