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甲殼蟲,是一款關注度不是很高的大眾(VW)車型,前一陣兒也只是因為電影《大黃蜂》中登場的第二代大黃蜂(漫畫G1甲殼蟲原型車),才又小小的火了一陣兒。而這隻差點兒毀滅在戰火下的“小蟲子”,在誕生之初都有哪些傳奇故事呢?

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大眾這個品牌由希特勒一手創建,直接獲得了國家5000萬馬克的資金,所以說它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幸運兒。上面這兩輛車是費迪南德·保時捷(著名的汽車設計大師,保時捷公司創始人)受希特勒之託,設計出的甲殼蟲雛形車:Type 12和Type 32,它們分別誕生於1931年和1934年。但這兩輛車還是因為量產成本過大而被迫下馬,畢竟當時的老百姓都不富裕。

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1936年,根據Type 32改良而來的三臺VW-3系列原型車正式誕生,歷經長時間的路試和相關測試後,1938年5月26日,第一代甲殼蟲正式下線,第二年於柏林汽車博覽會上參展,當時的預售價為990馬克。

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但是當時甲殼蟲距離上市還有一塊兒很大的絆腳石,因為費迪南德·保時捷在設計甲殼蟲時,“借鑑”了捷克斯洛伐克Tatra(泰脫拉)轎車的很多外觀設計和相關技術,甚至直接將Tatra的空氣冷卻專利拿過來用,所以Tatra準備對大眾甲殼蟲提出訴訟。

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但是Tatra(泰脫拉)真的是太拖拉了,對於甲殼蟲的訴訟遲遲沒有提交。德國軍隊就本著與其解決問題,不如直接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想法,悍然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起訴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因為Tatra公司的實際控制權落到了德軍手裡,德國人總不會自己告自己吧?

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打響,在這期間,甲殼蟲主要為德軍服務,曾被改裝成吉普車、指揮車、水陸兩棲車等多種軍用版本。但是最終德國以戰敗而落幕,甲殼蟲也迎來了最具威脅性的第一次“停產”。

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隨著德國戰敗,大眾工廠由英軍接管,但是英軍當時對大眾汽車絲毫不感興趣,甚至認為大眾車都是罪惡的化身。甲殼蟲在此時所面臨的處境,遠遠要比停產嚴重的多,無人問津的大眾也差點兒支離破碎。

後來由於德國人需要工作,英軍需要汽車,事情才出現了轉機。一位名叫郝斯特的英軍上校發現了這個商機,重新開啟了甲殼蟲的生產線,並說服英國軍方訂購了2萬輛,差點兒背過氣的甲殼蟲才勉強的活了下來,但也僅僅是苟延殘喘而已。

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1945年,隨著日本侵略者舉起的白旗,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了帷幕。世界各國開始進入戰後的恢復階段,發展經濟是那個年代的唯一使命。大眾當時生產的也主要是吉普和卡車之類,能夠用於生產勞作的車型,而甲殼蟲的生產線早已落下了一層厚厚的灰。

1947年7月,在美國主導下的歐洲經濟體重建計劃,將德國納入了西方整體的經濟體系當中,為德國復甦提供了關鍵的資金、技術和物資。也因此,德國和英國成為了朋友,所以在兩年之後,德國重新獲得了大眾公司的控制權。

在戰火中倖存的“小蟲子”,回顧甲殼蟲傳奇的一生(第1期)

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人們對於家用型車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大眾抓住了這一契機,將剛剛恢復生產的甲殼蟲,投放到了看似香甜的美國市場上,想要從中分一杯羹。但是甲殼蟲在此卻沒有嚐到一點兒甜頭。因為當時美國人民購車的理念都是“大馬力+肌肉”,且不說甲殼蟲圓潤的外觀,就衝它那可憐的24匹馬力,它在美國市場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瞭解甲殼蟲的朋友都知道,甲殼蟲最輝煌的時代,就是在60年代的美國市場,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西部牛仔愛上了這隻可愛的“小蟲”?而它在美國為什麼沒能順風順水的走下去?下週同一時間,我們將帶您回顧:甲殼蟲在歐美市場的興起與墮落。

官方微博:極限測試ExtremeTest

官方公眾號:極限測試ExtremeTe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