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相親能否實話實說?

曾看一期《非誠勿擾》,有一個挺棒的小夥子,結果開場白一個自我介紹,立馬就陷入了吹燈拔蠟的危機。他坦陳自己曾有過五次感情經歷:

第一個女朋友太物質,整天轉商場要這要那,讓他受不了;

第二個女友很粘人,一天形影不離纏磨人,讓他沒有個人自由空間;

第三個疑心太重,整天懷疑他查他手機;第四個性格乖張有暴力傾向,打他耳光;第五個太浪漫太瘋,讓他沒有安全感。

這樣,他竹筒倒豆子介紹完了他的感情歷程,女嘉賓一個接一個啪嚓啪嚓地滅著燈。到下一個環節,所剩無幾的女嘉賓又拐彎抹角回頭提了幾個問題,他就徹底砸鍋歇菜,一個燈也不剩,以失敗告終。

有的女嘉賓說他談了五次戀愛可能是花心不可靠吧;有的說他總是講前女友前前女友的毛病,是不是他太挑,是自己有病。總之五次栩栩如生一概貶斥女方的戀愛經歷,讓一個個嘉賓也不寒而慄,對他失去了信任和信心。

小記——相親能否實話實說?

孟老師說,他說出來自己五次戀愛經歷,很坦誠。可是在座的有的經歷了五十次不說,或只說一兩次,誰知道呢?意思是不該憑人講了大實話就一棍子把人打死,就一下子把人家給否定了。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人們往往都是喜歡揣著明白裝糊塗,太誠實老實的人,實打實啥都說大實話的人,往往註定要倒黴,要多吃虧。

有一篇文章講到一家生了個男孩,滿月的時候抱給人看,就是一個極生動的實話實說吃虧上當的例子。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了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了幾句恭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了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說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如果願意既不說謊也不遭打,該怎麼辦?這的確值得我們三思。

小記——相親能否實話實說?

回到相親擇偶,既不能信口雌黃胡編亂造騙人說謊,也不可實話實說逮啥說啥不管不顧效果和影響。這就需要智商加情商進行權衡判斷,該說的實話實說,不該說的可以避實就虛避而不談,或說一個讓人接受又不至於害人害己的善意謊言。

比如像這個年輕人五次感情經歷,或有的人十次、二十次感情經歷,或是不是第一次之類,沒必要上來就直白的實話實說。而對於自己做什麼工作、學歷、有無婚史、家庭狀況等個人概況,就要如實相告。

所以,實話實說,首先要分清是原則問題還是非原則問題,是主要問題還是次要問題。是原則問題主要問題就要實話實說,而非原則問題次要問題,旁枝末節個人隱私問題,容易引起誤解誤會的不該說的沒必要說的,就不必說。言多必失,有的還可以以後適當機會再說,實話實說同時也要講究修辭方法,說話的藝術和技巧。

總之,實話實說不能一概而論,不能逮啥說啥,要有分寸,要有度,該說的必須以實相告,沒必要說的,容易產生誤解誤會的,就不必要說。

小記——相親能否實話實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