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不相信眼淚,30公里以後的世界

馬拉松不相信眼淚,30公里以後的世界

這個內容本來是想寫在我的首馬賽記裡的。不過我覺得有必要,單獨的,嚴肅的,認真的,記錄下這個時刻的感受。

我跑過幾次半程馬拉松,但是覺得還是有點小困難的。不過相比較首次全程馬拉松,突然覺得,那算是完成的十分順利了。

半馬不是馬,一直以為只是一句玩笑話。不過後來想想看,似乎也對。半程馬拉松,畢竟只是馬拉松的一半。一半而已,不能算馬拉松。而我自己跑下來也覺得,21公里如果是靠所謂的意志力,還是有點盼頭的,咬咬牙也很快下來了。21.0975公里,也不是難以想象的。

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之前只是一次一次的在賽道圖上,看到過這樣的數字而已。當我自己去跑了以後,我才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30公里以後的世界,為什麼這麼欲哭無淚。我的半馬成績不算差。所以當我以241的成績跑過30公里的時候,我還是覺得很輕鬆的。當時以為就會以為,劇本就會照這樣寫下去了。畢竟連專業選手的日常訓練,都只是在30公里。當又繼續行駛了2公里多的時候,雙腿似乎有要抽筋的預兆了。所以自然就開始走走跑跑了。然後越往下去,走的時間越多,過了35公里,幾乎就全部都是走到終點了,無奈的欲哭無淚。

30公里以後的世界,為什麼這麼來勢洶洶。想哭但是哭不出來。眼看著,說不行就不行了。即使我在30公里補了一根能量膠,並且還留了一根在35公里處,依然沒有一點療效了。只能看著自己的身體,迅速的油盡燈枯。一點搶救的餘地都沒有,只能任由這來勢洶洶的疲憊,佔據了我混沌的心靈和就要解散的肉體。

30公里以後的世界,為什麼這麼渾渾噩噩。相比較身體狀況的迅速下滑,思想狀態也很快的遲鈍了。30公里之前,腦海中一直按照時間在算配速,那數學,絕對是最新一代8核處理器。當開始走的時候,我算了好多遍,怎麼才能在4小時前能衝線。不是時間不會算了,就是距離算少了。總之是一會對,一會錯,身體產生的惰性,直接反饋到大腦裡,讓腦部系統也回到了古老的386時代。

30公里以後的世界,為什麼這麼殘酷無情。腦子不夠用了,自然就沒有空來管理全身了。偶爾反應過來了,我還需要在衝幾步。心有餘而力不足。腦袋的指令想傳達到雙腿,中間要經過身體各部門的阻撓。吃拿卡要都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整個身體有組織沒紀律了,根本不能傳達中央精神。

30公里以後的世界,為什麼這麼痛不欲生。身體各部門不聽指揮,潰不成軍。再想組織起有效進攻,已經是痴人說夢了。那為啥不繳槍不殺呢?正是由於腦中央還有一點良知和底線,都已經到這個份了,爬都要爬到終點。好歹不是要求跑了,所以還能配合著一點點往終點挪去。跑馬拉松變走馬拉松,痛不欲生。

30公里以後的世界,為什麼這麼欲仙欲死。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回眸一笑。不是馬拉松,根本不能體會到這種身體被掏空,瀕臨破產的境界。人們會被各種感情問題而痛心,但是身體很難有這樣一種醉生夢死的感覺。想要體會這樣一種徹底挖空自己,把自己逼上死路的感覺,那麼來跑馬拉松吧。

感謝馬拉松,能讓我感受了不一樣的世界。估計隨著以後跑步水平的提高,很難再有這種初次體驗的死去活來的快感。這種痛苦的酸爽,如果一生不體驗一次,是很遺憾的。馬拉松不是勇士的遊戲,而是每個追求自我的普通人都能品嚐的盛宴。只要你踏上全程馬拉松的賽道,那就是豪門盛宴,滿漢全席。

酸甜苦辣,每種味道都有那獨特的魅力,這才是每一次完整的42.195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