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離開體制內?


我為什麼離開體制內?



一.

經常有人問紫霞,年輕人該不該考公務員?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畢竟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

有些人喜歡朝九晚五,不需多高工資,正常上班不加班,工資到手及時,日常保障無閃失也就可以了。

追求安穩的人生,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年輕的時候過得太安逸,家裡還沒有足夠的財力作支撐,未來的日子可能會有點難。

我一高中同學,畢業後靠自己考上了老家的公務員,拿了個月薪4000的鐵飯碗。

妻子也是體制內的,夫妻倆月收入六七千,在小縣城過得還算體面。。

自從有了小孩,雙方父母幫襯不上,倆人只好收斂起過往月光的消費習慣,但日子過的還是緊巴巴。。。

孩子剛過百天,我這同學就張羅著要辭職,問我有沒有好崗位推薦。。

簡歷發了過來,看過後我只能勸他慎重,對他來說,在上海的7k薪水,活得可能不如老家的四五千。。

不是他離不開體制,而是離開了根本找不到好地方去。

因為對於很多企業來說,與其聘用一個職場老油子,不如花精力去培養一個可塑性強的應屆畢業生。

很多朋友以為在清閒的單位,就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搞個副業賺點外快也不錯,事實上根本不可能。

人太容易被環境影響,當你周圍都是懶散的人,每日的話題都是各種八卦,根本不可能有新的信息傳遞進來,也絕對不會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最多不過半年,被同化的概率極其大。

我見過很多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和我說“我才不要變成單位那些老滑頭,我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能被他們影響”。

但過了不到半年,他們說話方式、思維模式、對工作的態度開始越來越接近口中的“老油子”了。。

越安逸的地方,越容易讓自己變得毫無鬥志,不信大家仔細觀察下,身邊很多清閒單位出來的人,是不是最喜歡把“安穩”放在嘴邊,他們也在不遺餘力地勸著別人求安穩。

這也是我離開體制內的主要原因,對於傳統券商來說,一方面,一對一的服務模式效率太低,而自媒體則是一對多輸出,我能夠以最低的成本服務到更多人。

另外,熊市的時候,市場沒人氣,散戶和機構客戶都不多,大家整天混日子也樂此不疲,畢竟就算行情再差,在國企也不會餓死。。

但我特別害怕再熬個幾年,很容易把人的鬥志磨沒了。等醒過來那天,想要再爬出圍牆也就難了。。

現在想來,之所以比同事更早的看到了自媒體的風口,性格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風險意識吧。

二.

如果你考公務員為的是追求高官厚祿,我說句實話,底層出身的人可以考慮洗洗睡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原生家庭的環境決定你手中能掌控多少資源,有強勢資源的人更傾向於利益交換,就好比門當戶對,通過資源共享,獲得更深層次的利益。

比如我這種下崗工人家庭出生的孩子,就很難擁有這種資源,我可以努力工作,處事圓滑,從科員做起,但起碼要10幾年,而有資源的人,只要考進去很快就能提幹,你的10年可能抵不過人家的幾次工作。

在體制內,努力不一定就有回報,知識儲備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金錢和人脈。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出身,想要建立完備的資源體系,可能需要一輩子。

當然,我並不是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只是你面對的挑戰要遠超於有資源的人,才能讓你家娃過上同他們一樣的生活。

以你的犧牲來換取後代人更高的起點,這也是一種成功。

話說回來,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如果你喜歡體制內的生存之道,那就努力考進去,發揮專業知識,在努力升遷的過程中,把崗位內的事做好。

如果想的是當官有權利,進而“撈油水”,那我還是勸你儘早放棄,不如選擇真正賺得多的職業。

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想要快速積累財富,不如選擇:碼農,律師,自媒體等需要拼實力動腦的職業。

畢竟這些崗位在20年內,還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

想成為人中龍鳳,起碼要站在時代的風口上,順勢而為。

來不及換行業的話,那就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實現最大階層的跨越,平時多儲備一些投資理財知識,用被動收入來實現財務自由。

總之,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關注公眾號“紫霞的賺錢日記”,一起學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