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就業季真的來了……

最難就業季真的來了……


一.

堂弟去年211本科畢業,校招進了北汽福田,專業對口,還是國企,父母一提起簡直倍有面。

人前風光,人後滄桑,入職後每月不到3000塊錢,日子過的不太爽,因為經濟問題也是和小女朋友分分合合好幾次。

要說堂弟在學校混的那是響噹噹,小部員們前呼後擁,本以為這樣的光景能持續到工作,沒成想畢業後成了領導的貼身管家,今天接領導孩子放學,明天幫領導老丈母孃送保健品。。

工資沒漲學問沒深,倒是忙的夠嗆,巨大的落差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年初轉行做了課程顧問,從英語培訓機構到早教中心,內向的表弟硬是把朋友圈做成了一口雞湯熬製鍋,比如“定投基金不如定投教育”。。。

昨天我倆閒聊了幾句,我說他沒有找準自己的方向,跳槽太頻繁很容易影響職業生涯,他說自己很焦慮,經濟寒冬為了生存別無選擇。。。

聽著挺心酸的,不過最近這段時間,我聽到最多的詞真就是經濟下行,失業潮,就業難。。

伴隨這無數焦慮的聲音,大家都在問別人問自己“我該怎麼辦?”

二.

就拿互聯網企業來說,高薪,待遇好一直在招聘場上自帶明星光環,而今年的情況有點不一樣了。。

據財新報道,進入10月後,互聯網企業出現了招聘需求增長放緩的趨勢,有學生投了近50家互聯網企業,收到回覆的僅有10家。。

如果說這只是個別現象,那從阿里,騰訊,京東這些互聯網龍頭企業的股價也能看出點端倪。

年初以來,阿里股價跌幅遠大於美股平均跌幅,騰訊的跌幅遠大於港股的平均跌幅,大強子他家就更慘了,市值縮水近一半。



最難就業季真的來了……


最難就業季真的來了……


這種跌幅,足以說明互聯網行業已經從閉眼睛撈錢的增量時代進入了優勝劣汰的存量時代,就好像2000年之後的實體工廠們一樣。

這也側面印證了華為、阿里要停招、縮招的傳言不是空穴來風,即便縮招是假,也至少說明這些企業不會繼續擴招了。

往年高大上的金融,多金的地產,也都出現了類似情況。

今天去交行激活信用卡,和大堂保安聊了兩句,我說怎麼沒見你們行宣傳理財產品的提示板啊。

保安不屑一顧,我們行沒有理財經理了,現在都改用手機買了。。

宇宙大媽行工行更是門庭冷落,大堂經理在外吆喝著,來關注我們公眾號啊,免費送零食券。

券商更慘,大盤一直在2600點左右撲騰,我那個投行的朋友也表示今年的招聘數量連去年的一半還不到,很多高素質的實習生想轉正可能需要點後備力量。

皇家的餘糧也不多,國考的招錄人數創了近十年新低,相比去年的2.8萬人,縮水近一半。。。

更扎心的是,今年的畢業生人數突破了800萬,和瑞士人口相當,僧多粥少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好像真的來了。。

況且,對於大學生來說,一個大利空就是隨著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將來那些低技術服務性工作,越來越不需要人了。

科技的進步已經摧毀了很多製造業的藍領崗位,下面就是高檔寫字樓裡的白領了,最終的結果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少部分人用機器人賺到了海量的利潤,而多數人連工作都保不住。

三.

看到這,很多老鐵可能要杞人憂天了,擔憂自己的未來怎麼辦。

比如行情不好效益差,行業掛了怎麼辦,老闆變相降薪,想跳槽但是怕風險。。

這些擔心其實是沒有價值的,你再怎麼焦慮,還是改變不了大環境,在自己不可控的事情上過分糾纏純屬浪費時間。

打鐵還需自身硬,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工作和興趣能結合在一起固然幸運,結合不到一起,也要盡力告訴自己:

在炒老闆魷魚之前,把這份工作的剩餘價值統統壓榨乾淨。

即便是離職,也要帶著積蓄,帶著知識,帶著經驗,人脈say goodbye。

未來都是由你當下的所作所為決定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天天轉發錦鯉

最難就業季真的來了……


如果真的遇到那種上班像上墳,下班像越獄的工作,還是儘早止損吧。。

像北上這種大城市,每天上演著無數聚聚散散,分分合合的場景,職場流動性很好,當你邁開了最迷茫的第一步後,發現也就這麼回事。

這世界上沒有誰離開誰是活不了的~

關注公眾號“紫霞的賺錢日記”,一起學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