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改编自刘大大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13天票房已经达到38亿,差不多是同档期票房第二的《疯狂的外星人》的一倍。

影迷们说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也有人说它违反科学常理、绑架式爱国,争锋相对的网开启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科学层面的合理性或者上升到爱国高度,因为观影本来就是一种文娱活动,每个观众获得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

至少片中的灾难场景,如被深埋冰下的城市,瞬间冻死人的低温,地球受木星引力即将与之相撞而面临毁灭等,深深震撼了观众。

接下来就要介绍一部比较早的灾难电影《后天》。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灾难是由全球气候突变导致的,《流浪地球》很多灾难性场景都能够在这部影片里找到影子。

被冰雪深深覆盖的城市和高楼大厦,被冰封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冰天雪地中被冰层埋没的只剩顶端的东方明珠和上海中心。就如同美国人民看着熟悉的一切被无情的摧毁一样,中国人民在看到熟悉的标志性建筑变成冰柱子后,内心也会感受到一股悲壮的凄凉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极寒天气下,逃难的地球人带着恐惧四处流窜,瞬间把人冻成冰,路上尸横遍野。地球即将撞上木星毁灭的时刻,没有谁再愿意做无用的挣扎,只愿在最后时刻赶去和家人团聚。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固然渺小无力,但却是考验人类羁绊是否紧密的最有效途径。这羁绊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等,这羁绊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相互扶持。《后天》和《流浪地球》都将这些羁绊在荧屏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霍尔在答应回去救儿子山姆后,便不顾一切的踏上了寻找的旅程,即使看上去已经没有丝毫的可能性。而在极寒境况中的山姆也一直相信父亲回来接他,于是便有了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的信念,最终他们得以再次相拥,实现了对彼此的诺言。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刘启一直因为妈妈的死而对父亲刘培强耿耿于怀,身处太空的父亲却仍在地球危在旦夕的时刻千方百计的将他转向安全的地方,在执行任务中,在面对姥爷,战友都倒下去的时候,他逐渐完成了对父亲的理解。于是在父亲载着燃料冲向木星时,他毅然坚定地选择完成任务,因为他相信父亲一直会在木星上看着自己,从此他继承了父亲未尽的事业。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而最终电影也都是美好的结局:《后天》人们历经磨难后,全球各地各阶层的人纷纷伸出援手,带着希望迎接未来。《流浪地球》里,经过点燃木星,造成的反推力,让地球脱离了其引力范围,人类继续在宇宙中带着希望寻找新家园。

《后天》拍摄完成在10多年以前,两部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个人认为在有些方面还是要优于如今的《流浪地球》。

在情节安排方面,即便是有限的篇幅,《后天》将灾难来临前的铺垫做的更充分,娓娓道来,让观众明白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如气候骤变时的各种预兆:鸡蛋大的冰雹砸死砸伤行人,极地监测站检测到多个浮标同时下沉,动物行为异常。预兆后便是灾难开始:洪水滔天,龙卷风席卷一个个城市。最后便是令人窒息的寂静、极致的寒冷、不断的死亡。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在电影的主题立意方面,《后天》涉及人类精神文明的思考和人类的自我反思,显得更加有深度和启迪意义。

如山姆一干人等在烧书取暖时,生死存亡的时刻,旁人还在因尼采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还对什么书该烧,什么书不该烧而犹豫不决。因为书就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如果它消失了,人就只是一个空壳,无异于死去。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因为在之前的全球气候会议上,各国要领都只讨论利益而忽视实际问题的严重性。导致没人相信气候巨变的事情会立马发生,所以政府没有做充足的准备和预案。

灾难发生时状况惨烈,副总统意识到自己决策失误时,立马重新执行撤退的决定。灾难过后,地球恢复平静。在美国国内会议上,总统承认了自己错误。全球会议上,各国都放下颜面反思自己的作为,反思以后如何才能让这种事情再也不发生,反思如何更长久的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的崛起,致敬《后天》

看完《流浪地球》,你真应该抽空去看看这一部史诗级灾难片《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