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改編自劉大大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上映13天票房已經達到38億,差不多是同檔期票房第二的《瘋狂的外星人》的一倍。

影迷們說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也有人說它違反科學常理、綁架式愛國,爭鋒相對的網開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在這裡,我們不去討論科學層面的合理性或者上升到愛國高度,因為觀影本來就是一種文娛活動,每個觀眾獲得了什麼只有他自己清楚。

至少片中的災難場景,如被深埋冰下的城市,瞬間凍死人的低溫,地球受木星引力即將與之相撞而面臨毀滅等,深深震撼了觀眾。

接下來就要介紹一部比較早的災難電影《後天》。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災難是由全球氣候突變導致的,《流浪地球》很多災難性場景都能夠在這部影片裡找到影子。

被冰雪深深覆蓋的城市和高樓大廈,被冰封的美國自由女神像和帝國大廈。冰天雪地中被冰層埋沒的只剩頂端的東方明珠和上海中心。就如同美國人民看著熟悉的一切被無情的摧毀一樣,中國人民在看到熟悉的標誌性建築變成冰柱子後,內心也會感受到一股悲壯的淒涼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極寒天氣下,逃難的地球人帶著恐懼四處流竄,瞬間把人凍成冰,路上屍橫遍野。地球即將撞上木星毀滅的時刻,沒有誰再願意做無用的掙扎,只願在最後時刻趕去和家人團聚。

在自然災害面前,人固然渺小無力,但卻是考驗人類羈絆是否緊密的最有效途徑。這羈絆便是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等,這羈絆便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相互扶持。《後天》和《流浪地球》都將這些羈絆在熒屏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

霍爾在答應回去救兒子山姆後,便不顧一切的踏上了尋找的旅程,即使看上去已經沒有絲毫的可能性。而在極寒境況中的山姆也一直相信父親回來接他,於是便有了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的信念,最終他們得以再次相擁,實現了對彼此的諾言。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劉啟一直因為媽媽的死而對父親劉培強耿耿於懷,身處太空的父親卻仍在地球危在旦夕的時刻千方百計的將他轉向安全的地方,在執行任務中,在面對姥爺,戰友都倒下去的時候,他逐漸完成了對父親的理解。於是在父親載著燃料衝向木星時,他毅然堅定地選擇完成任務,因為他相信父親一直會在木星上看著自己,從此他繼承了父親未盡的事業。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而最終電影也都是美好的結局:《後天》人們歷經磨難後,全球各地各階層的人紛紛伸出援手,帶著希望迎接未來。《流浪地球》裡,經過點燃木星,造成的反推力,讓地球脫離了其引力範圍,人類繼續在宇宙中帶著希望尋找新家園。

《後天》拍攝完成在10多年以前,兩部電影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個人認為在有些方面還是要優於如今的《流浪地球》。

在情節安排方面,即便是有限的篇幅,《後天》將災難來臨前的鋪墊做的更充分,娓娓道來,讓觀眾明白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

如氣候驟變時的各種預兆:雞蛋大的冰雹砸死砸傷行人,極地監測站檢測到多個浮標同時下沉,動物行為異常。預兆後便是災難開始:洪水滔天,龍捲風席捲一個個城市。最後便是令人窒息的寂靜、極致的寒冷、不斷的死亡。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在電影的主題立意方面,《後天》涉及人類精神文明的思考和人類的自我反思,顯得更加有深度和啟迪意義。

如山姆一干人等在燒書取暖時,生死存亡的時刻,旁人還在因尼采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還對什麼書該燒,什麼書不該燒而猶豫不決。因為書就是人類的精神文明,如果它消失了,人就只是一個空殼,無異於死去。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因為在之前的全球氣候會議上,各國要領都只討論利益而忽視實際問題的嚴重性。導致沒人相信氣候鉅變的事情會立馬發生,所以政府沒有做充足的準備和預案。

災難發生時狀況慘烈,副總統意識到自己決策失誤時,立馬重新執行撤退的決定。災難過後,地球恢復平靜。在美國國內會議上,總統承認了自己錯誤。全球會議上,各國都放下顏面反思自己的作為,反思以後如何才能讓這種事情再也不發生,反思如何更長久的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的崛起,致敬《後天》

看完《流浪地球》,你真應該抽空去看看這一部史詩級災難片《後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