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流拍創紀錄,房地產市場開啟存量時代

今年的持續緊縮已經從房地產市場蔓延到土地市場。今年以來土地市場整體溢價率下調、流拍床下歷史記錄。儘管年末各地政府推地積極,土地市場迎來一波小高峰,但依舊未能改變全年降溫的局面。有業內人士認為,土地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的低迷,表明房地產市場的存量時代正在到來。


土地市場流拍創紀錄,房地產市場開啟存量時代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11月3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土地出讓收入最高的50大城市合計“賣地”收入3.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漲7.3%。與去年同期30%以上的快速增長相比,今年以來,土地市場逐漸走向平穩,熱點城市土地市場降溫。

其中,一線城市降溫更為明顯,北京今年前11個月的土地成交金額為1680億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的2609億元相去甚遠,同比下降41.51%。

今年亦是土地頻頻流拍的一年。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表示,截至11月29日,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流標282宗,同比增長143%,且是近6年來最高紀錄。其中,北京和廣州的土地流拍宗數分別為6宗和7宗。而在2017年,北京全年僅流拍了3宗土地。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流標的原因非常多,最主要原因是房地產企業資金鍊壓力逐漸增大,而一線城市的限價、限售等政策使得開發商回款壓力越來越大。”

貝殼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9個和24個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超過新房,成為滿足住房需求的主要渠道。這個數字在2018年預計將超過40個。

“如今,房地產的趨勢正由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2017年有23個城市已經全面進入了房地產存量時代,也就是二手房交易量超過了新房。”貝殼找房大中華北區COO徐萬剛如是表示。

(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經濟網、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