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浩劫,戰爭範圍之廣,人數之多在人類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主要的兩個戰場,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二戰形式圖

歐洲戰場

我們先來聊一聊歐洲戰場,歐洲戰場是二戰交戰最為激烈的戰場,二戰前期英國和法國等為首同盟國對戰以德國和意大利為首的軸心國在西歐地區打得火熱,我們來看一看在西歐法國戰役中雙方投入的軍隊人數,軸心國:335萬人,同盟國:330萬人。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法國戰役

西歐戰場上同盟國是以失敗告終,法國也被滅了國。再來看看中期,中期的歐洲戰場主要集中在蘇聯,是蘇聯和德國的直接對抗。我們來看一看在蘇德戰爭中雙方投入的軍隊人數,德國:1420萬(投入的總兵力),蘇聯:3460萬(投入總兵力)。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巴巴羅薩計劃

在蘇聯戰場上歷經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歷史上最慘戰役保守估計約有200多萬人死於這場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等戰役後蘇聯取得了勝利。後期的歐洲戰場主要節奏是戰略大反攻,在歷經西西里島登錄、和諾曼底登陸後同盟國以橫掃落葉之勢向德國本土發動進攻,最終蘇聯紅軍攻破柏林,納粹德國投降。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攻克柏林

我們在來聊一聊中國戰場,中國戰場是二戰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場,從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曆時14年,在此期間中國投入560萬人,日本投入410萬人。歷經長城戰役、淞滬會戰、長沙會戰、武漢會戰、百團大戰等戰役後,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日軍投降

中國戰場雖然軍隊投入人數遠沒有歐洲戰場多,但是中國卻是二戰死亡人數世界第二(第一是蘇聯)的國家,這其中的大多數人是平民,因為中國抗戰期間日軍對中國進行了南京大屠殺、平頂山慘案、“三光政策”等一系列有組織的大屠殺,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痛的一頁。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日軍的三光政策

歐洲戰場最大的特點是戰爭的節奏特別快,戰役形式也主要以大兵團作戰為主。雙方是直接對抗,投入巨大的兵力,依託武器裝備,對敵人進行全力進攻,所以歐洲戰場的戰士是最激烈的。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歐洲戰場上的士兵

中國戰場最大的特點是戰爭節奏特別慢,中國抗戰分為兩個戰場,一個是以中國國民黨軍隊為首的正面戰場,另一個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首的敵後戰場,正面戰場上的主要任務是阻止日軍的推進,敵後戰場主要以小股部隊的游擊戰為主對敵人進行消耗。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中國戰場上的士兵

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為什麼會有差異?因為歐洲戰場是以英國、法國、蘇聯為首的同盟國對抗德國和意大利為首的軸心國,雙方的共同特點就是各自的工業都非常發達,戰爭是靠國家的實力撐起來的,這幾個國家的實力都非常雄厚。所以戰爭節奏非常快,也總是以大兵團作戰方式來獲得勝利。我們都知道中國至鴉片戰爭以來國內政局動盪,國家實力薄弱,反觀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之後國力以反超英法,加上國民政府抗戰前期的不抵抗政策才導致中國抗戰的艱難。

二戰中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的特點

反戰海報

講好一段歷史,尊重一段事實。大家好我是小良,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喜歡小良講歷史的朋友們可以點贊加關注,下期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