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点小蓝字加关注!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1990年8月,一位年轻的小伙怀揣着法官梦,被分配到梦寐以求的县法院工作,转眼已经过去28年,近30年的岁月里,他经历了法庭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松溪法院法庭的种种变化,他就是现任松溪县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朱维龙,现在就让我们侧耳倾听,一起听他讲讲那过去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印象一:法庭办公宿舍从无到有,从有到新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时间倒回1990年8月,那年我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县法院工作。报到时接待我的是董德生副院长,他告诉我,按县里的规定,应届毕业的大中专生一律要到乡镇去锻炼,于是我被安排到官后人民法庭工作。

我清楚的记得,官后法庭办公场所是租用工商所的场地,仅有两间房,外面一间用于办公,里面一间是杂物房,已被一名干警当做宿舍使用。而我和新来的庭长没有住处,只能每天往返于县城与官后。县法院四楼最西边有个房间,平时是个小仓库,我就在里面摆张床,安身其中,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倒也算是个不错的去处。

到了1991年,院里开始选址建设官后法庭办公楼,1993年基本建成,而此时由于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到更偏远的渭田法庭。渭田乡(现在改成镇)给我们两间办公室,而且将办公楼的二楼也分给一部分干警居住。我则被安排在农行渭田营业所宿舍居住,住宿的地方是木板房,楼板也是木板,晚上睡觉还常常能听到老鼠跑来跑去吱吱叫的声音,住宿环境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总算有自己的宿舍。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购买渭田医药门市作为法庭办公楼

1994年,法院将医药公司的门市部买下来,渭田法庭这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和住宿地方,上下两层的木结构房屋,后面有一大块空坪、一排厨房和一个仓库,办公和住宿在楼上,一楼就是审判法庭,还有一个门市租给村主任开食堂,平时我们就在食堂搭伙。工作和生活都在同一个地方,省去了奔波劳累之苦,日子过得倒也安逸自在。

2000年,院里开始新建渭田法庭,将原先的木板房全部拆除,2016年又进行改造升级,如今的渭田法庭宽敞明亮,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每位干警还有一小套间宿舍,办公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新建的渭田法庭

印象二:法庭交通工具从两轮三轮到四轮

刚到官后法庭时,院里给我配了车,当然啦,小汽车是不可能的,那是一辆加重型自行车。近的地方就骑自行车去送达、调查,远的地方就骑着法庭那辆老旧的雅马哈牌两轮摩托车,常常是三人挤着一起下乡。当时不论是县城到乡镇,还是乡镇到各村,都是沙石路,每当有大货车或者班车经过时,都是尘土飞扬,为了避免“吃灰尘”,我们总是让大车先行,躲得远远的,尽管这样,由于路途遥远,每天还是难以避免的尘土满面的回去。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办案工具

1993年初,我到了更偏远的渭田法庭,那儿条件稍微好点,法庭有一辆边三轮摩托,但那时的路面还是沙石路,记得我刚取得驾驶证不久,有一次我就自告奋勇的带着一名书记员下乡,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的,过了最崎岖的山路后,许是心情放松了,到了一个平缓的大弯时,意外发生了,车摆头不知怎么的突然不听使唤,直直的向左手边的稻田冲去,边斗也翻转过去,我被摔了几米远,回头看见书记员小杨被压在摩托车下,我本能地冲过去想将他拉出来,没想到他自己从泥田里爬了出来,见到他没事后,我后知后觉的腿软了,后怕不已。接下来就是要把车从稻田里拉上来,可是当时周围没人,而且我们手上也没有工具,好在事故发生地离乡政府不远,我们就赶忙小跑到乡政府,打电话向庭长求援,人称“徐法庭”的助理审判员徐其森马上赶来,找来当地的6、7名农民,费劲地把车拖了上来。

在渭田法庭的三年里,正赶上道路硬化改造,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又尘土漫天。1995年初,我被调到松源法庭工作,5年后,也就是在2000年,渭田法庭终于有了第一台小车——吉普车,此后到了2006年,省法院统一配发了一辆越野车,有效地改善了法庭的车辆条件。

「改革开放40周年·印象」印象法庭

印象三:信息化助力法庭科学发展

初到法庭,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字机,所有材料——法律文书原稿、调查笔录、庭审记录都是手写的,法庭有4个人,只有我一名书记员,其他三个审判人员办案我都要全程参与,下乡送达、调查、庭审等,有时还要帮助庭长撰写法律文书,日子忙碌而充实。

当时全院只有打字室一台铅字打字机,法律文书都要送去打字室打印,不凑巧的话还要排队等候。那时法庭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更别提有电脑了,到了1992年法庭有了第一部程控电话,1995年流行传呼机,2000年左右开始有了移动电话,也是在2000年法庭才配备第一台实达牌电脑。

说到这里,对于电脑我还闹了一个大笑话,我当时不会使用电脑,误以为C盘里那些看不懂的英文字母都是没用的,结果一股脑儿的全被我删了,导致电脑不能开机,只好找技术人员重装系统,之后我下定决心要学好电脑。

如今法庭的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且不说人手一台电脑、一部电话是基本配备,更重要的是现在实行审判流程管理,打开电脑就能对案件的各个阶段一目了然,法庭开庭实现互联网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司法公开做到应公开全公开。而且现在还实现远程立案、视频接访和案件调解,极大方便了当事人的诉讼。

以上就是我对法庭的点滴印象,过去的故事讲到这里,也就差不多结束了,我相信未来信息化建设将助力法庭新一轮腾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