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你要為元宵節添一份詩意?

今日實況

城區最高氣溫:10.7℃

城區最低氣溫:7.0℃

赤水市氣象臺19日17時發佈一週預報: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我市各地陰天間多雲,早晚有零星小雨,城區氣溫7~12℃。

19

星期二

2019年2月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元月十五張燈、賞燈的習俗。按照我國民間的傳統,在週而復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懸的正月十五夜晚,人們要進行觀燈會、猜燈謎、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動。闔家團聚,其樂融融。

賞花燈:豐富意蘊

由於元宵節有張燈觀賞的習俗,因此也稱為“燈節”、“燈夕”。東漢時,漢明帝為宣揚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燈敬佛”,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敬佛。從此以後,元宵張燈便蔚然成風,相沿成俗。

一般來說,舊時從正月十三日“上燈”開始,市面上就會掛出各式各樣的花燈;十四日為“試燈”,即各地紛紛搭建起燈棚、鰲山、牌樓等,或張燈結綵,或燃放煙火,或表演節目等等,已經有了節慶的活動;十五日為“正燈”,這時起,各種表演就大張旗鼓地開始了,不僅在燈會上有賽花燈等活動,平常百姓家中也都張掛燈盞,小孩子們則手提燈籠到處玩耍,有的地方一直持續到十八日的“落燈”。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元宵節遊玩觀賞的主要對象是花燈,又叫“彩燈”、 “燈籠”。花燈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精美藝術品。西漢時就有了彩燈,到唐朝以後,經過千百年能工巧匠的開發創新,彩燈藝術百花競放,各呈異彩。在樣式上有帶穗的掛燈,美觀的座燈,秀麗的壁燈,精巧的提燈,玲瓏的走馬燈等。天上明月和人間燈火交相輝映,顯示出了節日的歡快與喜慶。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猜燈謎:博大精深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都城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燈謎有的和文字有關,有的和道理相關,往往讀來幽默風趣又十分應景。在猜的過程中,大家不僅可以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高。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吃元宵:團團圓圓

吃元宵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節俗。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為時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後,就開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細粉製成,圓形,內包核桃仁、芝麻或桂花白糖為餡。江南稱為“湯糰”。蘇州人稱為圓子、杭州人稱為“上燈圓子”。在祭祀祖先之後,家人老鄉一起享用圓子,取其團圓的意義。當代中國無論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為時尚。天上明月,碗裡元宵,象徵著團圓吉利。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享受闔家團圓的美意。

不少地方街頭流行“搖元宵”,將做好的餡心,放在大籮中的乾粉上搖晃,粘上粉,灑水,再搖,越滾越大,最後成形。搖元宵的過程也是一個民俗展示的過程,它為元宵節增添了節日氣氛。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耍龍燈、舞獅子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民間獅舞的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我們在歡慶元宵節同時

今天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二個節氣

YU SHUI

2018.02.09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氣候特徵

雨水節氣的到來,標誌著一年降雨的開始,藉助大地向上升騰的陽氣,花草樹木也都漸漸地抽出新的苗芽。降水增多,氣溫回升快容易導致春困。雨水時節空氣溼潤,又不燥熱,“雨水”的來臨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時節已經過去,而人體相應的就是陽氣開始浮動,但這會導致一些人的身體根基不穩,中焦空虛,小兒多會表現出體虛的病症。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建議,做下述養生功,以此來提高腎、肝、脾臟腑經絡功能。

雨水三候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雨水节气,你要为元宵节添一份诗意?

候獺祭魚 | 雨水時節,水獺捕捉到魚後,將捕獲的魚排列在岸邊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後再享用。

二候鴻雁來 |此時南方天氣暖,大雁自南向北飛。候鳥是隨著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幻而往來,以適應氣候。

三候草木萌動 |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習俗

— 炒米佔稻 —

這是流行於華南稻作地區的習俗,即通過爆炒懦穀米花來占卜這年稻穀的色。“花”與“發”語音相同,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這年稻穀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這年稻穀收成不好。

— 撞拜寄 —

川西民間,早晨天剛亮,年輕婦女手帶著幼小的兒子或女兒,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讓兒女可以順利健康的成長。

— 回娘屋 —

川西一帶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會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女婿送節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稱為“接壽”,祈求岳父母長命百歲。女兒則是用砂鍋燉了豬腳、雞湯,用紅紙、紅繩封了灌口由女婿給岳父母送去,以表達對岳父母辛苦養大女兒的感恩。

— 拉保保 —

保保是四川方言,意為為了保佑小孩兒長大,找命好的人做乾爹乾媽。所以單叫乾爹(保爺、保爹)、乾媽(保娘,需未婚者),也叫保保。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為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藉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