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驅動,推動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三輪驅動,推動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葉聖陶先生說過,養成習慣必須實踐,換一句話說,那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裡知道怎樣,未必就養成好習慣,必須經常去做,才可能養成好習慣。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教育學生知禮、懂禮、學禮,要求我們學校、家長、社會必須更新觀念,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法,強化實踐訓練和教育。

一、強化主導、指導,發揮學校教育 作用

學校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主導、指導地位,由於學校教育的科學性、系統性和規範性,使其在中小學生成長髮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時代的時間絕大部分在學校中渡過,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中小學生禮儀教育中的優勢和功能,適用新形勢,變革教育理念,拓寬教育渠道,創新教育方法,紮實有效地抓好中小學生禮儀教育,使學生形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1.課堂教學,注重滲透。課堂教學是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特別是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要挖掘文明禮儀教育的因素,結合教材教育內容,有機有序的進行滲透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

2.建章立制,規範行為。中小學要根據《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制定中小學禮儀教育的規劃計劃,建立健全中小學生日常禮儀及文明習慣教育的規章制度,並通過多種形式,教育學生知禮、懂禮,增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教育學生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和禮儀常規,以此來規範他們的行為。

3.創設情境,陶冶心靈。學校教師可以採取情感薰陶冶,以情育境的方法,精心創設禮儀教育的情境,使禮儀教育於真實生動的情境教育之中。如組織學生自編小品、相聲、快板、小節目等,組織禮儀展示會,對學生進行教育。

4.強化訓練,重視體驗。學生的文明禮儀等習慣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在實踐中、訓練中,親身體驗,內化動力,得到教育。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競賽活動、集體教育活動、參觀訪問課內外實踐、實習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訓練和教育,培養他們的文明行為習慣。

5.檢查監督,矯正行為。學校可以設立文明禮儀監督崗,各班實行學生輪流值日,深入檢查學生中間不文明不禮貌的言行,發現問題,及時指導,予以糾正,抓反覆,反覆抓,使學生養成文明禮儀及習慣。

二、強化主導、基礎,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先導和基礎,家庭生活具有滲透作用,家長言行具有示範作用。家庭教育在中小學生文明禮習慣的培養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使其在中小學生文明禮禮習慣行為養成中釋放功能實現最大化。

1.採取科學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家長可採取靈活多樣的新的教育方法,如解釋法,講清道理,講明意義,告訴要求。練習法,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行為,要求孩子堅持不懈,適時表揚,及時鼓勵,尚化孩子較快地養成禮貌、文明的習慣。暗示法,即孩子在一些場合出線一些不文明不禮貌的言行時,當即暗示或提示,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基礎上,使其醒悟改正。榜樣法,即家長時時刻刻,以身作則,榜樣示範,成為孩子學習模仿的樣板。

三輪驅動,推動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2培養孩子文明習慣,遵守行為規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文明的語言習慣及行為,講究使用禮貌語言,懂得一些禮儀常規,嚴格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形成文明、健康、大方的舉止等。

3.發現問題言行,及時予以糾正。當家長髮現孩子不講文明、不懂禮貌時,要及時指出,讓其改正。應該在對孩子強化文明禮貌要求的同時,講清道理,或找合適的時機,與孩子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教育孩子知錯就改,漸漸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三、強化導向、氛圍,發揮社會教育作用。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校教育、家庭的影響和作用外,社會教育也對學生的良好品德文明習慣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特別在新時期,社會教育以其廣泛性、多樣性、複雜性、自主性等特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是必須重視的一支重要力量。當前,在切實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教育的過程中,應從培養公民的文明行為習慣著手。營造全社會講文明、講禮貌、樹新風的良好氛圍,淨化、優化社會環境,採取措施,消除不文明、不禮貌、低俗的現象,從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下大功夫,花大氣力,創造條件,為中小學生從小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提供物質和精神保障,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在科學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三輪驅動,推動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讓我們從重視學生的禮儀教育突破,幫助學生養成文能習慣,用習慣提升素質,規範文明行為;用行動樹立形象,構建文明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