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最後的智慧——溥儀退位詔書的祕密

提起近代史的清政府我們總會想起一些詞彙:腐敗、陳舊、弱國、捱打、內憂、外患、半殖民辦封建等等

但是我們的仔細看看近代史,發現清政府在後期很不簡單。今天我就說一個就是清政府在歷史舞臺最後的一次亮相,就是宣統皇帝退位。

清政府最後的智慧——溥儀退位詔書的秘密

溥儀

這個詔書,有的說是袁世凱寫的,有說清末狀元張謇起草的。這裡先不說,看一下詔書。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清政府最後的智慧——溥儀退位詔書的秘密

退位詔書

清政府最後的智慧——溥儀退位詔書的秘密

大臣簽字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首先,詔書說明了現實情況,軍民起事、國家戰亂、清王室無力控制大局;

其次,詔書中國家定成了共和立憲;

在其次,詔書中向全民告知,要求南北統一,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最後,為自己考慮,優待退位的清王室。

其中,第三部分最有遠見,清政府要求南北統一,五族完全服從。當時孫中山的政治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裡面存在很大的政治風險,一旦清王室完蛋,服從清皇帝的部分少數民族就會被各種境外勢力分裂出去,中國將不會有現在的領土格局,雖然後來孫中山團隊立即知道了這一點,做出了調整。

從近代到現代。境外勢力賊心不死都在妄圖肢解中國,比如:日本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很多時候一直想讓民國政府承認這個偽“滿洲國”,深層的政治目的在於將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當然民國政府不上這個當。

現在,部分國家想讓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但是中國不是以前那個積弱積貧的弱小國家了,中國已經是經濟地位全球第一的大國了。

豎版國家版圖的頒佈,更是要告訴國人,我們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統一的堅定決心!維護國家統一每個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清政府最後的智慧——溥儀退位詔書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