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竟因为太清廉而不被自己至交好友引荐,错失宰相之位!

众所周知,宰相之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高之位,若能荣登宰相之位,是众多名臣的终极梦想。历史上有很多名臣学士、达官显贵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那位极人臣的至高之位,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耀,利用无上的权利与至尊的身份实现毕生追求和梦想,从而名垂青史。但是历史上竟然有人因为自己太清廉无私而错失宰相之位,更冤枉的是,竟然还是自己的生死之交亲自向皇帝谏言不要委此重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或许你会说,这还不简单,肯定是两个人是“表面兄弟”而已,要是两个人真的是至交好友,哪里可能会在自己好朋友有如此际遇时横加阻挠呢?其实不然,这两个人还真是好朋友,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早就传为了历史佳话,甚至到现在,人们依然用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 信任的关系。或许你会觉得好奇了,历史上还真的会有这种友谊么?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管鲍之交”,这段故事就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有人竟因为太清廉而不被自己至交好友引荐,错失宰相之位!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大家可能都比较了解了:管鲍二人曾经搭伙做过一些小生意,每到最后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想方设法的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不以为意,他觉得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因为家里太穷,急需钱来补贴家用。还有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办的事情都没办好,并且管仲接连三次做官都被别人撤职了,大家都说管仲其实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依旧力挺自己的好友,他觉得这可不是因为管仲没有才干,只是管仲他还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相传管仲曾三次被军队征去当兵,要参加战争。但是三次管仲都从军营逃跑了。大家讥笑管仲,觉得管仲就是是贪生怕死之徒。鲍叔牙再次仗义执言,为管仲发声。他觉得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而是因为管仲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管仲不是贪生拍死,而是因为要尽孝道罢了!《列子·力命》曾记载,管仲对鲍叔牙甚是感激,甚至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两个人的友谊之深可见一斑。

有人竟因为太清廉而不被自己至交好友引荐,错失宰相之位!

既然两人有如此之深的友谊,那为什么当管仲临终之际,齐桓公问他谁可接替他的宰相之位时,管仲要把鲍叔牙给PASS掉呢? 这个故事的来源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管仲论相”,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根据《史记》记载,当管仲病的很严重时,齐桓公赶去问他:“仲父,你不能死呀。你快帮我想想,群臣之中,究竟有谁可以接替你的宰相之位呢?你看易牙怎么样?我曾经开玩笑说长这么大还没吃过人肉,他就马上把亲儿子杀了给我尝鲜。这么忠心的人,天下应该少有了吧。”管仲摇头说道:“这个人应该不行吧,主公。大家都会爱自己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居然不惜杀死儿子来迎合国君,这种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他又怎么会真的忠心于你呢?”桓公又问:“那你觉得卫开方这个人怎样呢?他为了追随我,连自己可以继承的君位都放弃了,应该很值得相信了吧。”管仲继续摇头:“这个人抛弃了自己的挚爱双亲来迎合国君,他的父母死了也不回家去奔丧,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人啊。”桓公又问他:“那你觉得竖貂这人怎样?这个人为了来侍奉我,竟然把自己给阉了,衷心可鉴吧。”仲还是摇头:“靠阉割自己来迎合国君,这种人还算是人吗?”

有人竟因为太清廉而不被自己至交好友引荐,错失宰相之位!

据《史记》记载易牙、卫开方、竖貂这三个人确实是奸邪小人,管仲帮助齐桓公甄别出来这些小人,并警告齐桓公这三个人不可重用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不推荐鲍叔牙呢?

其实在《史记》上并没有详细记载管仲不推荐鲍叔牙的详细过程,关于这个桥段,其实流传于更早的《吕氏春秋》。书中记载当管仲重病时,齐桓公来探望管仲。期间齐桓公问管仲:“仲父,万一你身体不适,我把宰相之位委托给鲍叔牙可以不?这个人可以重用么?”管仲这明确的回答说:“不行。我最了解鲍叔牙了。鲍叔牙这个人,清白廉正,看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与之为伍,偶一闻知别人的过失,便终生不忘。若是不得已的话,我看那个隰朋大概还行吧。”

有人竟因为太清廉而不被自己至交好友引荐,错失宰相之位!

我们猜测鲍叔牙对于管仲不推荐自己为相应该是表示理解的。因为管仲以前老是做些对不起鲍叔牙的事,鲍叔牙从来不计较,因为他知道管仲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在,管仲不举荐自己,鲍叔牙应该也能理解,因为他知道管仲就是一个公私分明,并且知人善任的厉害角色。我们知道,当宰相要总揽全局,对人对事,都得从大处着眼,不可管得太细,从这个角度去考察,管仲觉得隰朋比鲍叔牙更合适也是合乎情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