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兩口子”“長壽麵”生活中常用稱呼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1.過生日吃長壽麵的由來

“老婆”“兩口子”“長壽麵”生活中常用稱呼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民間有生日吃壽麵的習俗,其由來可有漫長的歷史了。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麵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麵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麵”。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2.過生日吹蠟燭的由來

“老婆”“兩口子”“長壽麵”生活中常用稱呼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已為人們熟悉,這一習俗據說源於希臘。在古希臘,人們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慶典上,人們總要在祭壇上供放蜂蜜餅和很多點亮著的蠟燭,形成一片神聖的氣氛,以示他們對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疼愛孩子,古希臘人在慶祝他們的孩子的生日時,也總愛在餐桌上擺上糕餅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點亮的小蠟燭,並且加進一項新的活動——吹滅這些燃亮的蠟燭。他們相信燃亮著的蠟燭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這時讓過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許下一個願望,然後一口氣吹滅所有蠟燭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的美好願望就一定能夠實現。

於是吹蠟燭成為生日宴上有著吉慶意義的小節目,以後逐漸地發展到不論是在孩子還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會或宴會上都有吹蠟燭這個有趣的活動。【生命細胞科學】告訴我們:健康是人們虔誠渴望擁有的寶貴財富,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無論多忙,我們都不要忘記,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誠心誠意的播種健康種籽。不僅要播種身體的健康種籽,精神思想的健康種籽,還要播種心靈的健康種籽。無論是嬰幼兒、少年、青年、壯年還是老年;無論是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積極主動,認識身體的科學知識,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不同年齡段人體變化相關的科學知識,提高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層次和生活水平,實現健康長壽,無病無災,幸福圓滿的人生崇高理想,實現生命更高層次和境界的美好願望。

3.“抓周兒”的由來

“老婆”“兩口子”“長壽麵”生活中常用稱呼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麵”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賬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刺繡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據史書記載,此風俗興於魏晉南北朝。

《顏氏家訓?風操》有述:“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唐宋時期,抓周兒這一風俗已很流行,民間十分重視,儀式也很隆重。《夢粱錄?育子》篇中有關南宋時杭州風俗說:“至來歲得周,名曰‘週日卒’,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文件,謂之‘拈周試譁’。”

“老婆”“兩口子”“長壽麵”生活中常用稱呼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4.喝交杯酒的由來

提起交杯酒,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婚禮時這是個十分常見的節目。據傳,這一習俗源於先秦時期。《禮記?昏羲》載:新郎、新娘各執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象徵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後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新婚夫婦喝交杯酒時用的是兩個酒杯,先飲一半後再換杯共飲,飲完後則將酒杯一正一反擲於床下,以示婚後百年合好。清末的時候,交杯酒儀式已發展成為“合巹”、“交杯”、“攥金錢”三個部分。今天的婚儀中,“安杯於床下”之禮已被革除,“攥金錢”則為“擲紙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禮儀仍然實行,為婚禮平添了喜慶的氣氛。

5.“先生”的由來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對象的。《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到了戰國時代,《國策》:“先生坐,何至於此”均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學者。”今稱教師為“先生”,本此。漢代,“先生”前加上一個“老”字。清初,稱相國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後,官場中已少用老先生這個稱呼了。辛亥革命後,老先生這個稱呼又盛行起來。交際場中,彼此見面,對老成的人,都一律稱呼為老先生。現在,妻子多自稱自家丈夫為“先生”。對別的婦女的丈夫也叫“先生”。有時候,先生也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德高望眾的女性也有被稱為先生的,比如“宋慶齡先生”。

6.“丈夫”的由來

人們通常談到夫婦時,夫多被稱為“丈夫”,妻子則被叫做“老婆”。這兩種叫法、習俗相沿至今。原來,在我國有些部落,有搶婚的習俗。女子選擇夫婿,主要看這個男子是否夠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為標準。當時的一丈約等於七尺(那時的一尺約合現在的六寸多),有了這個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禦強人的搶婚。根據這種情況,女子都稱她所嫁的男人為“丈夫”。

7.“妻子”的由來

“妻”最早見於《易?繫辭》:“人於其官,不見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稱。《禮記?曲禮下》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看來那時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沒有身份的。後來,“妻”才漸漸成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稱。

“妻”的別稱很多。古代無論官職大小通稱妻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稱為“內子”,泛指妻妾為“內人”。妻還被稱為“內助”,意為幫助丈夫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人。“賢內助”成為好妻子的美稱。舊時對別人謙稱自己妻子為“拙內”、“賤內”。而在官職較高的階層中對妻子的稱呼卻反映出等級制度來。如諸侯之妻稱“小君”,漢代以後王公大臣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

8.“太太”的由來

漢哀帝時,“太太”原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後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漢代在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明代時稱太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屬,中丞以上的官職才配稱太太。清朝的人,則喜歡叫家庭主婦為太太,不過都以婢僕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氾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官,其眷屬都可相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二十多年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港澳臺和外籍華裔、僑胞的歸鄉入裡,“太太”的稱謂同小姐、先生一樣又時髦起來,成為人們對朋友間已婚女子的敬稱,而且從廣泛性來說似乎已更少含有什麼官職的味道,變得更平民化了。

9.“老婆”的由來

“老婆”這個稱謂,最初的含義是指老年婦人。後來王晉卿詩句有云:“老婆心急頻相勸。“這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務的妻子。因此,後來稱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老婆”與“老公”這類叫法,都含有“相濡以沫、恩愛長久”的願望。

10.“愛人”的由來

“老婆”“兩口子”“長壽麵”生活中常用稱呼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現代人常用愛人來稱謂自己的配偶,這一稱呼來於英國。位於蘇格蘭達姆弗利的斯威特哈特寺院使英語單詞“SweetHeart”含有了“愛人”之意。斯威特哈特寺院是由1296年去世的巴納德城堡領主約翰?巴里奧爾之妻德鮑吉拉夫人修建的。德鮑吉拉夫人與丈夫二人一生恩愛,丈夫死後,她將丈夫的屍體安葬,但將丈夫的心臟薰香後裝在了象牙盒裡隨身攜帶,常常謂之曰:“我最可愛的心,不會說話的夥伴。”就這樣佩帶了一生。

臨終前,她留下了這樣的遺囑:“如果我死了,為了讓兩顆連結著的心永遠在一起,請將我丈夫的心臟放在我的胸上一起埋葬。”她早在生前就選好了墓地,並建立一座寺院,用拉丁語命名為多維爾凱科爾(甜密的心)。爾後,在英文中習慣地呼之為斯威特哈特寺院。1290年她逝世後不久,“斯威特哈特”一詞即被作為“愛人”的同義語,被人們廣為應用,還讓人聯想起一段忠貞不渝的愛情。

11.“兩口子”的由來

夫妻稱“兩口子”由來於清朝乾降年間。當年,山東有一個叫張繼賢的才子,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繼賢與本地惡少石萬倉的妻子曾素箴相識,二人一見鍾情,夜夜往來。石萬倉是個酗酒成性的傢伙。一次,石萬倉因飲酒過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石家人懷疑石萬倉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於是告到縣衙門,說曾素箴因偷姦殺死親夫。縣官接狀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張繼賢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為死罪,從縣府押到京城。一次,乾隆皇帝閱案,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其文筆不凡,十分驚訝。於是,乾隆皇帝親自到牢中去看望張繼賢。在交談中,乾隆皇帝確信張繼賢是個才子,便有心救他。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訪,途經微山湖時,停留了幾天。乾隆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後,便御批:將張繼賢發配到臥虎口,將曾素箴發配到黑風口。張繼賢、曾素箴二人雖然雙雙冤入大牢,但是情卻始終未斷。這次獲皇帝恩准發配到“兩口”後,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時常互往互來,甚是自由。他們這樣來往於臥虎口與黑風口,被人們稱為“兩口子”。後來,人們就把“兩口子”衍指“夫妻倆”。

12.“穿小鞋”的由來

現在,一般把上級對下級或人與人之間進行打擊報復,稱之為“穿小鞋”,這是為什麼呢?在封建時代,我國漢族婦女一直沿襲著纏足陋習,腳纏得越小就認為越美,而美其名曰“三寸金蓮”。過去婚姻大事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根本互不相見,所以,只能依照腳的大小,而衡量女人的俊醜。因此,在媒婆說媒時,必先請男方看女方的鞋樣兒,以示女方腳的大小,一但男方同意了親事,就留下此鞋樣兒了,按此樣尺寸作一雙繡鞋連同訂婚禮物一起送到女方家,成親那天,新娘必須穿上這雙繡鞋,以防腳大而受騙。如果當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著不舒服,甚至穿不上,從而女方出醜。後來,人們把這一風俗引伸到社會生活中,用來專指那些在背後使壞點子整人,或利用某種職權尋機置人於困境的人為“給人穿小鞋”。

13.“走後門”的由來

不正當的手段來謀求達到某種個人目的,叫“走後門”。此典故據說出自北宋年間。相傳宋哲宗死後,徽宗繼位,以蔡京為相。蔡京拼命貶謫和排斥舊吏,並規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連其詩文也不準流傳,因此引起了人們強烈的不滿。一次朝廷設宴,藝人們在宴間演出了這樣一幕:一個大官據案中坐,傳判各事。有個和尚要求離京出遊,因其戒牒是哲宗年間的,即被令還俗;一個道士遺失度牒要求補發,因是哲宗年間出家的,立即被剝下道袍復為百姓。這時,一個屬官上前低聲說:“今國庫發下的俸錢一千貫,皆為舊時錢文,如何處置﹖”這個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說:“那就走後門,從後門搬進來吧 ”這便是“走後門”的由來。

14.“破天荒”的由來

科舉制度是逐級選拔,凡是考進士的人,都由地方選送本地區成績最好的人入京赴試。唐朝年間,荊南地區派人參加京城會試(中央一級的科舉考試),四五十年竟沒有一個考中舉人。於是,人們稱荊南地區為“天荒”,把那裡遣送的考生稱做“天荒解”。天荒,本指渾沌未開的原始狀態,比如盤古開天地。這裡的天荒是指荒而落後的地區。把荊南地區稱做“天荒”,是譏笑那裡幾十年沒能有一個人上榜提名。唐宣宗大中四年,荊南應試的考生中終於有個叫劉銳的考中了,總算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弦鎮守荊南一代,得知劉銳考中進士,便寫信表示祝賀,並贈他70萬“破天荒”錢。劉銳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在給崔弦的回信中,他寫道:“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舊時文人常用“破天荒”來表示突然得志揚名。現在用來指從未有過或第一次出現的新鮮事。

15.黑名單的由來

“老婆”“兩口子”“長壽麵”生活中常用稱呼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黑名單一詞來源於世界著名的英國的牛津和劍橋等大學。在中世紀,這些學校規定對於犯有不端行為的學生,將其姓名、行為列案記錄在黑皮書上,誰的名字上了黑皮書,即使不是終生臭名昭著,也會使人在相當時間內名譽掃地。學生們對學校的這一規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謹慎,嚴防越軌行為的發生。這個方法被當時一位英國商人借用以懲戒那些時常賒欠不還、不守合同、不講信用的顧客.英國商人把這類顧客的名字開列在黑皮書上,後來又將一些破產者和即將破產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單上。事情傳開後,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先是商人們爭相仿效,繼而,各行各業都興起了黑皮書,不少工廠老闆把參加工會的人的名字列在“不予僱傭”欄下。於是,黑名單便在工廠主和商店老闆之間秘密地傳來傳去。1950年9月,美國國會通過《麥卡倫法案》,同年12月,總統杜魯門發佈命令,宣佈美國處於“全國緊急狀態”,正式實行《麥卡倫法案》,他們編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單,按名逮捕和迫害大批進步人士。黑名單的做法由此而固定下來了。

16.“露馬腳”的由來

宋代以後,婦女逐漸形成纏小腳的陋俗。“三寸金蓮”——腳纏得越小越美。據傳,明太祖朱元璋自小家境貧寒,年輕時與一位也是平民出身的馬姑娘結了婚。這位馬姑娘長著一雙未經纏過的“大足”,這在當時是一大忌諱。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仍念馬氏輔佐有功,將她封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但是“龍恩”雖重,而深居後宮的馬氏卻為腳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從來不敢將腳伸出裙外。一天,馬氏忽然遊興大發,乘坐大轎走上街頭。有些大膽者悄悄瞧上兩眼,正巧一陣大風將轎簾掀起一角,馬氏擱在踏板上的兩隻大腳赫然入目。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頓時轟動了整個京城。從此,“馬腳”一詞也隨之流傳於後世。

17.“敲竹槓”的由來

用別人的弱點或尋找藉口向別人敲詐錢財的行為叫“敲竹槓”。“敲竹槓”這個詞的來源是這樣的:清朝末年,帝國主義商船紛紛向中國輸入鴉片,毒害中國人的健康,牟取暴利。愛國官吏林則徐向清政府提出禁菸,並在廣州海面派出官船巡邏,查禁鴉片。有一次,官船截住一艘走私船。一個官員抽著旱菸上了商船,監督手下人搜查,他無意之中在船篙上磕菸袋鍋,這個動作可嚇壞了走私商人。原來他們正是打通船篙,隱藏鴉片的。這會兒,走私商人以為官員發現了秘密。他強作笑臉,趁別人不注意把錢塞進官員的手中。這個貪官心領神會,放走了走私船。以後,“敲竹槓”的說法就傳開了。

“敲竹槓”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四川山區,有錢人進山燒香時乘坐著一種用竹杆做的滑桿,滑桿由人抬著。走到半山腰抬滑桿的人就敲著滑槓,要求加工錢,否則就不抬人,乘坐滑桿的只好加錢。還有一說:清朝末年,市場上小額的買賣,以銅錢作為單位,店家接錢後便丟在用竹槓做的錢筒裡,晚上結賬時再倒出來,謂之“盤錢”,又稱之為“盤點”。當時上海城裡有家店鋪,老闆很不老實,陌生顧客進門,往往隨意提價。每當夥計在接待顧客時,店主就敲竹槓一下,示意提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