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球之后,他们说国足踢得「要死不活」的


赢球之后,他们说国足踢得「要死不活」的

亚洲杯淘汰赛第一轮,中国队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下半场完成了逆转,2-1淘汰泰国晋级了八强。

要说这场比赛踢得有多完美,的确不见得。但无论如何,在半场调整过后,国足还是控制住了局面,最终达成了保八争四的目标。下轮面对本届杯赛迄今一球未丢的夺冠热门伊朗,国足的亚洲杯之旅隐约看到了尽头。

比赛次日一早,新华社发表评论《国足完成了基本任务,仅仅如此》,文中直指国足踢的「还是那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文字放到微博上,可想而知评论区中的狂欢,网友们纷纷称赞新华社「净说大实话」。

赢球之后,他们说国足踢得「要死不活」的

初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和微博新闻上提炼出的「要死不活」四个字时,我着实不敢相信,官方媒体在国家队的一场胜利之后还会站出来如此批判。而在看完了那篇评论后,我无奈了:一不看球,二不谈本质,新华社这两位署名记者,或许不过是有着记者身份的高级网络喷子。


看赛场:国足值得更大比分胜利

当然,看比分只是个2-1,按喷子们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还是点球,仿佛给这仅有的两个进球都减少了含金量。这么看来,新华社的「要死不活」之评岂非有理?

但从场面,从数据上来看,中泰之战实与第一场逆转吉尔吉斯斯坦的比赛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队在技术与身体上的优势转化成了控球率,而控球率上的领先并不是无效控球,都实打实的转化成了攻势与射门。

赢球之后,他们说国足踢得「要死不活」的

本场比赛,中国队40次攻入三十米区域,是泰国队的2倍之多;17次攻入禁区,是泰国队的三倍之多;射门数量上尽管国足的13脚与泰国队的11脚射门不相上下,但国足仅有两脚射门是在禁区外,多数射门都是在小禁区与点球点附近的射门,而泰国队则仅有3脚射门在禁区内,只有那一粒进球的射门是在禁区核心地区。

赢球之后,他们说国足踢得「要死不活」的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武磊受肩伤影响平衡和运动节奏,不是于大宝打丢门前两米的大好机会,这场比赛应当是一场3-5球的大胜。

当然,足球没有如果,但2-1的胜利对于中国队来说也足够了。

全场比赛6成的控球率,除了丢球前的连续被围攻和终场前的失势,国足全场比赛可以说是控制住了局面,尤其是下半场里皮进行调整前后,国足在场面上对泰国形成的压制力非常明显。我可以很有底气的说,尽管技战术上还没有达到完美,但面对泰国的这场比赛,国足绝对够不上「要死不活」的四字评语。


看体制:人才断层岂是球员之过

新华社的评论中拿出了郑智作为例子:2004年中国在亚洲杯中主场获得亚军,郑智当时就在阵中。

毫无疑问,中国足球的人才储备是出现了问题的。作为本届杯赛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中国队里30上下的球员多达十数人。但试问:这是国家队的问题吗?这是那11个在场上拼搏的球员的问题吗?

当38岁的郑智、肩膀肉眼可见有伤的武磊、带伤上阵的吴曦、刚刚伤愈复出的肖智,与郜林、蒿俊闵、冯潇霆们还在场上拼抢的时候,他们可能不知道官方媒体的评论中会把他们的踢法称作「要死不活」吧。

赢球之后,他们说国足踢得「要死不活」的

而当管理者不作为的时候,这些评论员们有用「要死不活」这样尖锐刺耳的批评吗?当U23政策来的突然改的突然的时候,当调节费不知何用不知所踪的时候,当联赛进行中期把球队主力征调去军训的时候,这些记者们的声音在哪里?

在我或许不够格的眼光看来,「要死不活」这四字评语是绝不该给到国足的将士们,至少在中国的足球圈子里还有人更应该得到这四字评语。

那我也斗胆给这些披着官媒外衣的喷子们一个四字评语吧:「阴阳怪气」。

点原文链接,一起欣赏大作《国足完成了基本任务,仅仅如此》,来学习一下国足是怎样「要死不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