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化石一个故事,好多没见过!


晚三叠世*海百合 采自贵州省关岭地区距今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底层。海百合是一种喜欢在海底群居的棘皮动物,被称为“海底花园”。最早出现于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几度兴衰,繁衍至今。

早白垩纪*凌源潜龙 化石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市,为热河生物群的一份子。凌源潜龙是长颈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中的一种,其长颈反映该动物适应湖泊环境,以食鱼虾等动物为生。

白垩纪*蝽 学名叫“椿象”,俗称放屁虫。象科属半翅目,它们乃半翅目中种类最多的一群,全世界单椿象科种类就约5000种。椿象科有肉食性和植食性两类。

侏罗纪*菊石 菊石,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泥盆纪至白垩纪。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是从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的鹦鹉螺目进化而来。

晚白垩世*恐龙蛋 恐龙那么大,它的蛋比想象中的要小嘛。可惜成了化石,不能再孵化成小恐龙。这辈子有三大遗憾:不能看到恐龙,不能看到外星人,不能遨游太空。

早白垩世*银杏&松柏 看看和现在的银杏有没有什么不一样?本人倒是挺喜欢看化石的,觉得很有趣。

印度太平洋*蜘蛛螺 台湾&南海*长鼻螺 贝类,即软体动物门,主要有五大类。蜘蛛螺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海螺,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泥沙和珊瑚礁环境中均有栖息,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海南&台湾*砗蚝 砗蚝,是砗磲科、砗蚝属的一种贝类动物。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现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

各种小海螺 小时候就一直很喜欢贝壳,但是并没见过这么多种类的海螺贝壳。海洋世界深不可测,和陆地一样广博绚丽而令人着迷。

台湾&日本*堂皇海菊蛤 蛤,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无脊椎动物。蛤,一种对于可食用双壳贝类的泛称,也被叫做蛤蛎、文蛤、西施舌、蚌、花甲。已知12 000种,其中约500种栖于淡水,其余的为海栖。

更新世*猛犸象 又称长毛象,生活在距今一万年前的一种长鼻类巨型哺乳动物。成年个体身高在三、四米左右,体长约六米,体重可达四、五吨。身上披着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

各类动物头骨 龟类背腹壳甲 骷髅、骨头的是不是有点吓人啊,呵呵。

卷叶厚丝珊瑚 小时候从未分清珊瑚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明明就是长得奇怪的石头嘛。珊瑚属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

鹿角杯形珊瑚 珊瑚礁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 具有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吸引旅游观光等重要功能。许多珊瑚个体色彩绚丽, 毫不逊于陆地上的各种鲜花, 有的珊瑚品种还有惊艳的荧光效果。

方解石晶洞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 晶洞,又称为晶球,由岩石内部的气泡晶体构成,一般内部含有石英晶体和玉髓沉积,外部为石灰石或相关岩石。


石膏 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的水合物。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石膏及其制品的微孔结构和加热脱水性,使之具有优良的隔音、隔热和防火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