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旭:古藺那片天空


初旭:古藺那片天空


山 歌

川南古藺有許多山,我老家龍廠溝也有許多山。山上有數不清的樹木林子,山中有叫不出名兒的鳥兒、蟬兒、蟲兒。古藺人天天在深山裡與流雲、小溪、山花作伴,高興了、憂愁了、有什麼隱秘、或有什麼衷情,便坐在石頭上,唱起無曲的山歌來。這些山歌或婉轉悠揚,或如泣如訴;近聽字字珠璣,遠聽似春雷碾過黃土高坡。相傳山歌起源於秦朝,與秦始皇有關,所以山歌也叫“情歌”。

打開窗戶,或一條小溪緩緩流去,或是一片紅楓如火如茶;或山嵐,或花香;或濃或淡,或深或淺,無處不是一片田園風光。深山老林裡,幽谷小河邊,萬籟俱寂,只聽山歌嫋嫋,那是山裡人的愛情在悄悄地抽惠揚花。

古藺人追求現代徵婚時尚,也不拒絕傳統的求偶方式。男女相互傾慕,也常常不便啟齒。但他們不喜歡媒婆從中搖唇鼓舌,搬弄是非。於是,便用山歌求偶,把滿腔的情與愛傾瀉在聲聲的山歌中,難怪古藺男人唱:

高山種蕎不用灰,

情哥探花不用媒,

不要豬羊不要酒,

唱首山歌迎妹回。

古藺男人唱了,古藺女人也唱:千兩金來萬兩銀,

難買情妹一顆心,

媒婆嘴巴磨出血,

抵不著情哥山歌情。

古藺山歌,優美動聽,感情樸實,千百年來,一直為山裡人所愛所唱。在新的時代,伴隨著悠揚的山歌,必將產生古藺人新的愛情傳奇故事。


初旭:古藺那片天空


嗩 吶

山歌是古藺人表達愛情的方式。那麼,嗩吶則是古藺人生離死的另一種表現。

嗩吶有七孔,人也有七竅,實際上嗩吶就是人的濃縮,人的另一種心聲。古藺是典型的山地:高高的峰巔,低低的峽谷,峰連峰,谷銜谷,形成波瀾壯闊的大山氣派。在野山上盤旋,在峽谷間行吟,人如蟻螻,不管你怎樣地奔突和吶喊,撞擊出來的僅僅是空谷迴音,古藺人便選擇了嗩吶這種噴發感情的工具。

誰家婚喪嫁娶,鑼鼓可以缺,香蠟可以缺,唯獨嗩吶不能缺。少了,就象一個人掉了魂,一樁事沒有了中心。嗩吶的吹秦很講究:娶親吹的是迎親調;嫁女吹的是離娘調;死人吹的是將軍令、道土令;過山有過山調;過河有過河調;善於想象的古藺人就是這樣:賦予不同場合不同的嗩吶調子,不同的嗩吶旋律。

大山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山裡人的日子也一天天地新鮮,古銅色的嗩吶也早已不再吹那些陳詞老調,走進山裡,一曲曲“春天的故事”格外悅耳動聽。


初旭:古藺那片天空


背 簍

古藺多山,山是真正的山,是雄性的山。這裡孕育出來的古藺人,自然秉承山的性格:辦事,利利率率;為人,不卑不亢;說話,開門見山;理想,愚公“移山”。

古藺人“移山”的方式很特別,不象瀘州人那樣挑;也不象重慶人那樣扛;而是扯起揹簍背。因此,揹簍成為古藺的一條重要風景。不論男女老少,出門總不會忘記心愛的揹簍,那些呀呀學語的孩子,沒有漂亮的積木,嗚嗚的電火車,最早的玩具就是鐮刀和揹簍。頭纏白帕的漢苗女子,揹著一代代人的命運,上山或下河,爬一級級的石梯,淌一條條的溪河。待哺的孩子,坐在揹簍裡,枕著野花入夢香。豬兒、羊兒用揹簍盛著,從一個村子背到另一個村子,從鄉村背到集鎮,是那麼的溫順,不動也不叫,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古藺女人用揹簍背一百多重的柴禾,數十斤重的稻穀、烤煙,側著身子從林中穿越,在鼻頭巖上爬行,氣不喘、心不跳、眼不花。她們將山裡不值錢的山苕、獸皮、獼猴、苦筍等土特產背進城裡,使山外人一飽眼福。他們用平等的手段把山外的布匹、電器、化妝品購進揹簍,把城市的文明揹回家。

古藺男人更霸道,背一隻揹簍便直取喧器的城市,野心勃勃地在城市人的眼皮底下安營紮寨。他們能嚥下各種各樣的“酸鹽菜頭”;能容忍多種成份的城市目光;腆著肚皮的揹簍能裝下城市人的粗活重活;不酸不麻的腿腳能登摩天大廈,能下萬丈深淵,甚至骯髒的城市廁所。他們別無要求,一心一意要找錢買油鹽,給老婆縫一套新衣,給孩子掙足下學期的書學費。在城市的霓虹燈下,一群群揹著揹簍的古藺男人不卑不亢地在小巷深處、車站碼頭穿梭,象沙漠駱駝、象江河之舟,揹負著別人的輕鬆和愉快,也揹負著自己的命運。古藺揹簍,古藺人獨特的人文風景。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後我們將刪除)

相關鏈接:

作者介紹 初旭,原名王先軍,民建瀘州市委會員,資深媒體人,品牌策劃人。系新華社簽約攝影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研究學會會員,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基層法律工作者,目前從事網絡傳媒和法律服務。 先後當過農民、教師、公務員、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體從事傳媒工作。其間創作和採寫各類文藝、新聞作品上萬件。作品散見於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中國經濟網、《人民日報》、《法制日報》、《知音》等全國知名報刊。出版有個人散文集《山地風流》和報告文學集《遍地英雄》,主編了大型專著《最瀘州——瀘州建市三十週年專輯》,與人合作出版《巴蜀名勝楹聯大全》等。先後推出的《納溪貢茶.等您回家系列》《山地筆記系列》《我是品牌系列》等散文系列及多篇調查報告受到了社會各界和企業家們的關注。與人合作創作的歌曲《燈鬧古藺》《黃荊行》《花開丹桂》《龍抬頭》《馬蹄灘之歌》《水口之戀》《一潭美酒是故鄉》等先後斬獲全國大獎。主要擅長於新聞策劃、深度報道、品牌策劃、品牌推廣、歌詞創作和新賦體的寫作,所編著的《瀘州百業賦》即將出版發行。

微信號:chuxu08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