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这是艾老思的第 59 篇文章

这是一个探讨互联网转型的第二阶段——产品创新战略的小众号

只有371位企业高管关注

他们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华为、

中建钢构、顺丰、步步高、深交所、美的、金蝶、诺普信、

K米、无限极、广发、华润、OPPO、VIVO……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我是第一代米粉。

在明知道不应该买第一代硬件产品的情况下,还是买了小米1。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之后又买了

小米路由器1、WIFI放大器

小米盒子1、2、3、4

红米手机

智能家庭网关系统

空气净化器1

毛巾、牙刷、电池......

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小米盒子。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因为小米路由器可以方便的下载电影电视剧,于是用小米盒子播放路由器里的视频便是不二的选择。同时这也成了盒子唯一的功能。

在播放的内容不变、app不变的情况下,盒子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自然衰退,以至于播放一个普通720p的视频都卡的不行。这对我下载的动辄十几个G的电影是没可能播放了。于是迫不得已不断购买新一代产品。然而与我的预期不符的是性能确实提升了,但是体验却一次一次下降。

最令人发指的最新一代小米盒子4。

明明花了299元人民币,绝对算得上重度付费用户了,但是每次开机都需要被迫看30秒广告,而且无法关闭。

看完赏心悦目的广告之后,屏幕又被无数推广的视频内容所占满(小米已经放弃自建内容,转而为第三方视频平台导流,获取分成),看自己的视频和app内容被藏着无限深的小角落。老人家根本无法使用。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这还不是最糟的。好不容易打开小米合作原生播放器,按理说可以直接看到路由器里的视频,居然看到的是空白!只有重启盒子,才有可能碰巧看到。

在耐心被极大考验之后,打开一个视频又会在播放10秒后,失去声音,反复十次重新打开才有可能碰巧持续有声音。

这是盒子最核心的原生功能的体验。

幸亏我有朋友刚好在小米盒子团队,但是咨询之后让我彻底失望。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雷总曾经说:“小米的两个目标是什么呢?一,要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就是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好得惊人;第二个,让用户买到以后愿意推荐给朋友。

为此雷总还提出一套被世人膜拜的产品方法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作为当年的用户,我真的非常感动,有人这么做产品。

作为现在的用户,我真的尖叫着“TMD”,不想再推荐给任何朋友。

作为当年的老师,我真的多次将小米纳入我的极致产品案例。

作为现在的老师,我只能把小米纳入我的商业模式案例。(我后面解读)

这里我并不想吐槽,对各位高管没什么意义。

我只想探讨三个问题:

  1. 是什么让小米改变?
  2. 这样的改变不好吗?
  3. 给各位的企业的启示是什么?

在分析之前,先抛出一个结论:

现在的小米

不再是一个产品公司

而是一个电商公司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在我做手机以前,一般的手机公司一年都要做50款、100款手机,可是每一款手机你是不是真的用过,你怎么样用?一个月你才知道手机做的好不好,当你做50款、100款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用过你的手机。电视机公司一年也要做100个型号的电视,我不相信任何一个电视机厂的老板用过他的每一台电视,如果我一年只做一台电视,我放这永远开着,我是不是对电视的所有事情都非常了解?其实就是任正非讲的压强原理。就是说你只有把你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点上,那一点你才能够做的足够好。小米实际上一年只出一款或者两款产品,两款手机、一款电视、一款盒子,看着小米做了很多事情,其实小米就做了六七款产品而已,然后小米在每一款产品上所下的工夫比别人大,所以比较专注。

——雷军

专注是极致、口碑、快的基础。

当年雷军的七字诀不但感动了用户,更感动了团队,让所有人都拼劲全力实现自己骄傲的产品。

但是请注意

小米是一家企业,不是一个工坊。

小米是一家风险投资的企业,不是雷军一个人的企业。

早期投资人对回报的预期不高,更希望获得用户认可。

此刻用户利益>>>商业利益(前者远远大于后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利益的追求会逐渐抬头。

总会遇到一个转折点商业利益>用户利益

转折点会来自于两个压力点。

第一个是资金压力。

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压力,就出现生存问题。此刻再谈情怀都是扯淡。饭都没得吃还有什么精神追求。企业一定会牺牲一部分用户利益去追求商业利益。

对于小米而言,低价格是他的标签,没办法变。同时硬件成本是刚性,也没办法变。那就只能从内部想办法。控制一下研发投入,限制一下Headcount,降低一点薪酬福利。看起来这一点一点没有什么实质影响,但是积少成多。

总会来到一个转折点对公司文化产生实质性冲击。这个节点出现在2016年。

身边的优秀的同事越来越少,大家对用户反馈越来越不在意,老板也对产品关注越来越少。最终会作用在用户在产品的体验上。

一旦进入这个状态,口碑也就形成了逆转。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第二个是股价压力。

随着热热闹闹的上市敲钟,小米进入二级市场,它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股价波动就牵动着千万股民和吃瓜群众的心。为了能有一个漂亮的财报,必须要有漂亮的增长数字,没有什么比营收增长更令人开心的了。

对于小米而言,一旦上市,重度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意味着整个企业的战略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为用户满意到为股东满意

所以我们看到在小米盒子上极尽所能榨取商业空间,获取商业资源,实现商业变现。同时对用户的投诉推诿、版本更新停滞(过去每周一个开发版发布,每月一个稳定版发布,现在一年了也没有更新一次)。

美图也有相似的经历。因为专注于修图软件的美图秀秀成功上市,被称为“小腾讯”。但是自从上市之后,迫于营收压力,大力做商业化。但是这是一家谙熟做产品的公司,并不擅长商业化。于是蒙了圈,商业化没做好,产品也不行了。原来的美图秀秀被赶超,领先的美拍也被快手和抖音干掉,手机也委身小米。(补齐了小米以男性用户为主的问题)

截至今年八月,曾经的千亿市值如今就剩130亿了,837亿港元凭空蒸发,美图只用了不到两年。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据说美图是一家负责任的“教育企业”,先是教姑娘们怎么P图,后教男人们怎么炒股。)

小米上市进一步加剧了口碑的贬值。

于是我们看到曾经的七字诀变成了“花心恶心口碑慢”。

  • 专注->泛滥,看看植入小米所有APP一级入口的商城就知道他们现在有多少产品在销售。
  • 极致->垃圾,看看小米自己的用户论坛上的帖子就知道他们的产品问题有多么糟糕。
  • (好)口碑->(坏)口碑,搜索小米口碑就知道大家现在谈论的是他的好还是他的坏。
  • 快->慢,看看你的小米产品软件迭代速度就知道他们现在研发速度慢到什么程度。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这就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腐烂

一个新兴企业本就难以树立坚固的价值观,在资本和发展的压力下,初期的价值观更加难能坚持。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这样的小米就不好吗?

不。艾老思认为挺好。

我看到的是这家企业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家全新的企业——电商企业。

曾经专注于为发烧友打造手机的小米真的是一家专心做好产品的企业。那时它的标签是“为发烧而生”。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但是从小米推出红米手机的时刻开始,他们就已经不再发烧。他们对用户群体已经转移到对产品品质有些许要求的普罗大众。于是现在的小米的标签是“性价比”。

它要做的不再是像苹果一样好用的安卓机,而是让用户可以无意识选择的电商平台。

什么叫无意识选择?

就是在现今物资极大丰富的时候,让消费者选购商品的时候不那么费劲的去比较,而是可以不加思索的想到“买小米平台上的东西不会错”——价格不高品质不错。

于是即便每个商品的毛利润不高,但是一旦形成购物惯性,累积起来就是很可怕的收益。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所以我们看到小米狂推它的电商。

看看他们的百度指数中关联的关键词就知道,所有的关键词都是与流量相关的。而不是产品相关的。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尤其新冒出来的“qq邮箱”。它怎么会和小米产生联系呢?

答案是,小米在用qq邮箱推EDM广告。(哈哈,暴露了)

所以手机赚不赚钱真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用户在平台足够多的消费

更重要的是,这种销售可比手机销量提升容易的多,只要不断的多开品类,就能快速扩展。这可是资本市场最喜闻乐见的了。这是小米的新商业模式。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那对我们各位企业家的启发是什么呢?

第一,“专注极致口碑快”是对的,但那是用来做产品的方法论。如果你是一个想做好产品的老板,那是应该坚守的。

第二,如果你想要做的是电商平台,那么流量是你的着眼点,而最好的流量是用户的自然流量,而自然流量的形成是低价,而具备粘性的自然流量是无意识选择。

第三,企业是动态演变的,没有好坏之分,是战略选择的结果。雷军的动态应变能力是令人佩服的。有时候死磕会把自己磕死。

第四,小米的商业模式是极其卓越的,它将互联网的逻辑整体搬迁到实体。因为受制于保密协议,无法把我课堂上的内容直接分享,但是上面的内容已经部分说明了它的商业逻辑。

——完——

我不了解小米,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

不爱分享的企业家不是好同学

小米质变“专注极致口碑快→泛滥垃圾口碑慢”的背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