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奇書《金瓶梅》,明代的真實市井生活

人生的終點都是死亡,概莫能外。

好人會死,壞人會死,如千面神的格言“人皆有一死。”只有死亡,才會讓眾人覺得人世之渺小,蒼生之虛無。

第一奇書《金瓶梅》,明代的真實市井生活

影視劇版潘金蓮

東吳弄珠客序《金瓶梅》道:“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我也不得不矯情一次,很赧顏的心生憐憫。

讀到潘金蓮被武松剖心祭兄的時候,原來她是如此無助;讀到李瓶兒因為兒子西門官哥之死而一病不起的時候,原來她也是如此可憐;讀到龐春梅身為守備夫人,因為好淫而死於情夫身上,原來也不過爾爾。昔日的風光,往日的不堪,都隨著七情六慾的逝去而消亡。

第一奇書《金瓶梅》,明代的真實市井生活

西門慶將死之時,他想到的不是權勢富貴,留戀的不是紙醉金迷,而是西門大院的娘兒們將何去何從,“說道:姐夫[指女婿陳經濟],我養兒靠兒,無兒靠婿;姐夫就是我的親兒一般。我若有些山高水低,你發送了我入土,好歹一家一計,幫扶著你娘兒們過日子,休要教人笑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麼?

第一奇書《金瓶梅》,明代的真實市井生活

六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潘金蓮毒殺武大的時候,她是多麼的可恨;李瓶兒氣喪花子虛的時候,她是多麼的絕情;龐春梅毒打孫雪娥的時候,她是多麼的殘忍。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認為善惡終有報,她們的死亡是罪有應得呢?

不,沒有誰的死是因為罪有應得。[抬槓者繞行!]

武大該死嗎?他招誰惹誰了;西門官哥該死嗎?他又招誰惹誰了。孫雪娥該死嗎?她不過是個小人,想卑微的活下去,若說她有罪的話,那也罪不至死。所以我們看看,罪有應得四個字雖很容易迎合人們的某種心理,但它遠遠不足以解釋死亡這件既嚴肅又忌諱的事情。

善與惡,是與非,都不足以言表一個人的一生,市井小民總是如此卑微得活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出生到死亡,人生在人性這面多稜鏡的折射下,炫出五光十色,有時像美麗的蝴蝶,有時像斑斕的毒蛇。

第一奇書《金瓶梅》,明代的真實市井生活

西門慶官商一體,怙權弄勢,對待看不慣的下人,常常是拶子伺候,但他遠遠還達不到習慣於害人性命的地步。當他和潘金蓮被武大捉姦在床得時候,他下意識反映“這西門慶便入床下去躲。”之後經潘金蓮挑唆,才出來一腳直中武大心窩,奪路而逃。

他雖是一個小官,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主要是商人本色,當官無非是過過官癮。一方面瞧不起那些文官的窮酸樣,打賞妓女不過二兩銀子;一方面又羨慕文官有個好的出身,希望官哥以後也能謀個功名。時常的日子就是吃吃喝喝,逛逛妓院,衙門耍點威風,但臨終時的遺言卻把生意帳算得清清楚楚,多少鋪子,多少銀子,誰欠我多少,我給別人多少。說畢,竟哽哽咽咽的哭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哀麼?

金瓶梅一書最大的亮點就是市井生活,描繪小人物之精彩讓人叫絕。比如西門慶的第四房妾孫雪娥,身份最為卑微,單管家人媳婦廚中上灶,打發各房伙食。西門慶唯一想到她的時候,就是去她房中讓她捏腿,一捏就是大半夜。可就是這麼一個情商智商具不高的小婦人,平時還愛搬弄點是非,實在是惹人生厭。可看到她自縊身亡的時候,讀之令人生悲,也不得不灑落下眼淚。

第一奇書《金瓶梅》,明代的真實市井生活

金瓶多少事,掩卷三太息。人生如螻蟻,市井小民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社會。他們往往卑微而低賤的活著,有令人生厭的一面,也有善良純真的一面。看到他們的生生死死,哪有勇氣去批判,哪有力氣去哀憐。

合上書閉上眼,思人間百態,不過是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千年萬載,白駒過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