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註解「珍藏版」

道包含萬物之理,沒有形狀沒有聲音,沒有實體,並且永恆不變,這個道理不是用語言文字能夠解說的,它是無名的,這是沒辦法給它加上一個名稱來稱謂的.因為你稱它甲它就不是乙,稱它為白,它就不是黑了,要了解大道不能執著於語言情、文字和名稱,完全要靠心靈去領悟.否則就會誤入歧途.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就可以談談天地萬物創生的情形了,天地開始的時候,沒有實物,沒有形象,這種情形可以稱之為無.無就是道的本體,宇宙的本源.

道德經註解「珍藏版」

當道產生創生的作用,萬物就隨之而生,可稱之為「有」,這有就是道的作用.所以當想到天地的本始是「無」,就可以瞭解道的本體精微奧妙想到萬物的根源是「有」,就可以瞭解道的作用廣大無邊,「無」和「有」.一個是道的本體.一個是道的作用.可以說同出一道,只是名稱不同而已,都可以稱之為玄妙,玄妙而又玄妙,那就是宇宙萬物創生的本源「道」了,宇宙的本體是「無」,由「無」創生天地,由天地而生萬物。終於形成了萬象風雲的世界.

道德經註解「珍藏版」

天下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產生了.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不善的觀念也產生了,有和無是互相比較而產生的.難和易是互相比較而成的,長和短是互相比較而顯現的,高和低是互相比較而造成傾倚的,音和聲是互相對立而產生和諧的,前和後是互相對立而形成順序的,所以聖人以無為的態度來處理世事,實行不言的教導,任萬物與作而不加主宰,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作育萬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業成就而不自居.因為他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埋沒。世上的一切概念價值都是人所設定的.價值判斷都是因比較而產生的,而對立的關係是經常變動的,因此價值判斷也不斷的在變動中,面對這些美和醜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前和後等…都要淡然處之.不要庸人自擾才好。

道德經註解「珍藏版」

道體是空虛的,然而作用卻無窮無盡.這樣的淵深卻能創生萬物,是萬物的本源.它雖然隱沒無形,似亡而又實存,我不知道他是從哪裡產生的,似乎有天地就有了它.道體是虛無的,但是這個道體不是一無所有,它含藏著無盡的創造因素,因而它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這個虛無的道體是萬物的根源.天地是大公無私的,對萬物一視同仁,把萬物當作草扎的狗一樣,沒有喜愛沒有憎恨,天地之間就好像風箱一樣,中間雖然是空虛的,但正因為其空虛,所以才能夠生化萬物,由此可見越多作為,越多設施,反而招致錯誤、失敗,還不如抱守清虛無為不言來得好。

道德經註解「珍藏版」

大道創生萬物,純任自然,無偏無私.天地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聖人謙虛退讓,反而能夠贏得愛戴。事事不計較利害得失,反而身受其益。由於不自私,結果反而成全了自己。

道德經註解「珍藏版」

世人只知道「有」的利益,而不知道「無」的用處,事實上「無」的用處比「有」的要大的多,一個杯子,因為中間的空虛才能產生承物的作用,一個門窗,我們也是在利用它的「無」,一間房子,我們也因為它的「無」,才能產生居住的作用.由此可知「有」之所以能給人便利,是因為「無」發揮它的作用,只是「有」是發揮不了大用處的,唯有「有」與「無」配合才能產生大作用,一切器物的用處全在於「無」.大道是無形無相的,而天地萬物均有道生,可見無形無相的大道.真是妙用無窮……

道德經註解「珍藏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