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訪談」立足“四個最嚴” 打造“食安浦口” 牢牢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1月25日,浦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家雲走進“在線訪談”,圍繞“立足

‘四個最嚴’ 打造‘食安浦口’ 牢牢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這一主題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在線訪談」立足“四個最嚴” 打造“食安浦口” 牢牢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1

主持人:食品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著每一個人,也深刻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那麼浦口區食品安全工作的現狀如何?

李家雲:自2015年9月起,我區啟動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並於2017年7月被授予全省首批“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區”榮譽稱號。目前,我區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升,食品安全整體形勢穩定向好,但食品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共治、全民參與,促使食品安全更高發展,達到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保障好人民群眾“舌尖安全”的目標。


2

主持人:食品安全工作目標是“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那麼是通過哪些措施來保障我區食品安全的呢?

李家雲:圍繞這一工作目標,我們堅持“查、治、檢、罰”四位一體,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爭將食品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一是落實屬地監管,強化隱患排查。二是開展專項整治,淨化安全環境。三是加大抽檢力度,提高監管科學性。四是推進利劍行動,嚴懲違法行為。


3

主持人:浦口區有個“135X”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請李局長給我們介紹一下。

李家雲:“135X”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是指1個信息化平臺做好檢測數據分析和對外發布,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3個監督抽檢機構做好法檢檢測,5個街道快檢室做好屬地內超市等快檢工作,X個農貿市場內的快檢室做好本市場內的快檢工作,這樣“135X”便實現了監督抽檢在檢測內容和檢測區域的全覆蓋。

去年全年我區共快檢了十萬多批次樣品,發現陽性196批次,有效發揮了快檢“篩網”作用。除日常的快檢,這個快檢體系同時也為我區各項重大活動提供服務,2018年保障16次重大活動,現場快檢350批次,保障1.8萬餘人次就餐安全,沒有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我們還將湯泉街道快檢室建成為集科普宣傳、教育培訓於一體的實驗基地,今年,還將擴大這個科普宣傳陣地作用,提升群眾對食品安全風險的防範能力和科學素養。


「在線訪談」立足“四個最嚴” 打造“食安浦口” 牢牢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4

主持人:浦口區近年來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在這一方面職能部門是如何加強監管的?

李家雲:農家樂的監管是從“田頭到餐桌”的長鏈條問題,涉及到我們市場監管局,還有農業局、各個街道等多家單位。

一是源頭嚴控制。農業部門指導農民在種養殖環節規範使用化肥、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保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二是中間嚴管理。通過優化農家樂加工場所佈局,規範廚房人員的加工行為和健康管理,檢查食品原料以及環境衛生等,來防範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同時開展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及時發現問題並消除隱患。

三是全程嚴監督。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食品安全管理網絡,加強農村食品安全“一站三員”,也就是食品安全工作站、食品協管員、信息員、宣傳員的隊伍建設,積極發動群眾參與監督,共同維護農家樂食品安全。

5

主持人:農家樂的發展有力推動了線下餐飲的發展,同時,網絡訂餐等線上經濟也快速增長。但這在方便人們的生活的同時,由於其隱蔽性也帶來一些問題,作為職能部門在這塊如何加強監管?

李家雲:針對網絡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根據國家頒佈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加強監督管理,保障網絡訂餐安全。

一是依照兩個《辦法》對入網食品經營者、第三方平臺如“美團”、“餓了麼”開展監督檢查,一旦發現責任落實不到位、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不嚴、有關信息在線公示不到位等情形將依法查處。

二是通過網絡第三方平臺反饋的入網食品經營者名單,加強實體店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證照不全、廚房環境差等違法行為。

三是充分發揮《南京食品藥品互聯網交易平臺》數據抓取、監測報告功能,及時抓取違規商戶和違規平臺,對違規商戶責令平臺予以下架,對違規平臺展開調查、依法查處。

四是關注網絡食品的質量,通過網絡購買的方式,開展抽檢,通過檢測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依法查處違法經營者。

五是鼓勵投訴舉報,投訴舉報一經查實,屬於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處理,並按規定給予投訴舉報人獎勵。

6

主持人:眼下正處於年關時節,是家庭聚餐、朋友聚會的高峰期,那麼如何選擇優質的飯店呢?

李家雲:在選擇飯店時,首先一定要關注店家的經營資質是否齊全,我們在全區各類餐飲單位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制度,在信息公示牌中能看到商家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從業人員的健康證。

其次,消費者可以“尋找笑臉就餐”。目前,我們綜合食品安全風險對各餐飲單位進行分級評定,評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與A、B、C一一對應,並在食品安全公示牌上用綠色的大笑、黃色的微笑和紅色的平臉三種卡通形象表示。笑容越大,等級越高,就餐環境越好,反之亦然。

近年來,我們在全區大飯店和一些中小飯店實施了“明廚亮灶”工程,大家可以通過透明玻璃窗、視頻、隔斷矮牆,直觀地看到飯店後廚的環境衛生,以及涼菜加工、切配烹飪等操作過程,以此決定是否就餐。

「在線訪談」立足“四個最嚴” 打造“食安浦口” 牢牢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網友與嘉賓互動環節

1

Q

網友“柚子愛黃桃”提問:“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鹽水鴨、烤鴨以及地方特色食品如茶幹安全狀況如何?”

A

李家雲:小作坊廣泛分佈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多呈現“小、散、亂、差”的特點。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小作坊食品安全,集中力量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專項整治工作。通過整治,“規範登記一批、清理勸退一批、依法取締一批”,也就是對符合要求的發放登記證,加強監督管理;對無證無照的予以取締。同時建立小作坊生產單位檔案,做到一戶一檔,實現底數清,情況明。

通過幾年的整治和示範點創建活動,目前我區有食品加工小作坊27家,其中取得小作坊登記證的有23戶,登記率85.2%。今年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大小作坊整治和監管力度,依法查處無證照加工行為,推動行業整體環境提升。

2

Q

網友“水星上的知更鳥”提問:“我常常在小區樓下的食品攤販那裡購買煎餅、蒸飯等早點,請問李局長,市場監管局對此如何監管?”

A

李家雲:食品攤販,是指不在固定店鋪從事食品銷售或者現場製售的食品經營者。《南京市食品攤販備案管理辦法》規定:街道負責食品攤販的備案工作,發放食品攤販信息公示卡,並將食品攤販備案信息通報給市場監管部門。

我們作為監管部門,根據《江蘇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從以下六個方面加強監管:一是從業人員要持有有效健康證明;二是食品攤販具備相應的製售食品的設備、設施,以及衛生防護設施;三是使用的食品包裝容器、工具和接觸食品的設施無毒、無害,符合衛生要求;四是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等清洗消毒產品對人體安全、無害;五是用水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六是保持經營場所環境整潔、衛生。


3

Q

網友“小林說幾句”提問:“我們在購買食品時遇到質量安全問題,該如何處理?”

A

李家雲: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原料採購把關不嚴、貯存方式不當、加工過程不規範、防護措施不到位混進異物、餐具清洗不達標、產品超過保質期、成品儲存不當發黴生蟲,等等,都會導致食品質量問題,廣大市民朋友如果遇到這類問題,請固定好有關證據,保留好相關憑證,第一時間撥打12345、12315、12331,我們將盡快安排工作人員到達現場進行處置。

4

Q

網友“浮生若茶”提問:“我對保健食品挺擔憂的,請問科學的權威的說法應該是什麼?另外,保健食品最害人的就是療效與宣傳不符,針對這些保健食品,消費者該如何鑑別?”

A

李家雲:首先要明確保健食品不是藥品,而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我國的保健食品必須經過註冊,取得批准文號才能上市,而且外包裝上必須標註保健食品專有“藍帽子”標識和批准文號。消費者在選購時一定要注意查看保健食品的外包裝相關標識內容。目前國家規定了保健食品可以宣稱增強免疫力功能、改善睡眠功能、緩解體力疲勞功能等27種特定的保健功能,除此27項保健功能以外的保健食品都是非法的。

此外,根據我們在保健食品監管中發現的問題,提醒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在選購保健食品、辨別保健食品真偽時,要注意五大非法宣傳陷阱:一是“藥到病除”不可信。二是“健康講座”搞促銷。三是“免費活動”來洗腦。四是“權威證明”屬虛構。五是“專家義診”是騙局。

5

Q

網友“騎馬觀花”提問:“孩子在橋林小學上三年級,放學後喜歡買學校旁邊的雞排、漢堡吃,但這些一般都由規模很小的街邊小店出售,我對這些食品質量信心不足,請問這些街邊小店會是監管部門的重點檢查對象嗎?如何監管?”

A

李家雲:學校周邊食品安全歷來都是監管重點,今年我們更是要加大對這一領域的監管。在日常監督檢查以外,每年春秋季開學之際,我們都會組織開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小餐飲店、小食雜店的證照、採購食品的索證索票、有無過期食品和“三無”食品的銷售,同時還開展大家關注的“五毛”食品專項檢查,並和教育部門、公安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非法從事食品經營行為,保障孩子們的食品安全。

6

Q

網友“關山雪冷”提問:“我在市區吃飯的時候聽老闆提到‘龍蝦險’,是一種食品保險,想問一下我們浦口也有推廣這種保險嗎?”

A

李家雲:近年來由於吃小龍蝦患上“橫紋肌溶解症”的案例時有發生,因此一些餐飲企業為消費者購買了“橫紋肌溶解症”商業保險,是一種針對相關食品的保險。從去年開始,我們也在17家學校食堂和2家餐飲單位進行了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試點,今年還將在全區大中型飯店逐步推廣。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保險公司會先行墊付醫療費用,及時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7

Q

網友“舒克開飛機”提問:“在菜場買蔬菜聽說農藥殘留會超標,最近的豬瘟事件更是鬧得我們心存疑慮,請問李局長,如何才能放心買菜?”

A

李家雲:每天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咱們每個家庭都會到菜場買菜買肉。剛才網友提到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其實,我們的農貿市場快檢室,每天會對市場銷售的農產品進行隨機抽檢,重點檢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抗生素等,而且會在電子屏實時公開檢測結果,方便大家第一時間瞭解。

關於豬瘟事件,區農業部門已經要求養殖戶封閉飼養、加強消毒,並且禁止他們使用泔水,同時在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出具上嚴格管控,把好生豬源頭安全關。我們市場監管部門,則強化對農貿市場經營戶的監管,嚴禁產地來自疫區或非定點屠宰場的肉品進入市場銷售,嚴查肉品產地證明和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督促商家索證索票,所以消費者可以放心。

8

Q

網友“章魚俠”提問:“我家住在湯泉滴水珠村,臘月二十六就要結婚了,打算請大廚在家自辦婚禮宴請親朋好友,不知道對這種農村流動廚師隊伍有沒有監管?”

A

李家雲:首先恭喜這位網友!但是根據《江蘇省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導手冊》的要求,請你主動查驗廚師隊伍的健康證明和培訓證明,選擇具備一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廚師隊伍,並在舉辦前向湯泉街道報告備案。街道食安辦會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食品協管員、信息員或者相關部門人員對此次聚餐的基本衛生條件、原輔材料採購使用、加工過程規範等,進行指導和現場評估,督促整改存在的安全隱患。

9

Q

網友“路人丁”提問:前段時間網上很多人都在傳一個視頻,說是肉鬆是棉花做的,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呢,我們這邊蛋糕店賣的肉鬆會不會也是這個情況?現在食品傳言滿天飛,請問如何辨別真假,有什麼權威途徑可以解答疑惑嗎?

A

李家雲:其實早在2017年5月份,就有兩位青島人用水洗蛋糕的方法說明肉鬆蛋糕裡的肉鬆是用棉花做的,引起了不小震動。但其實,這些都是謠傳。當時事發後,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就對肉鬆蛋糕進行了檢驗,未檢驗出棉花基因。青島警方也對此展開調查取證工作,涉事人員對違法事實供認不諱,最終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日。

現在網上食品謠言很多,多為惡意篡改編造或是對舊聞的翻炒,看到這些謠言時,大家要敢於質疑,不要恐慌,更不要爭奇獵豔,隨便轉發,以訛傳訛!因為在網上傳播謠言達到一定程度,刑法上有明文規定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而我們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正確渠道有:政府網站,政府微信公眾號,政務微博等。還有新華網和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承辦了一個“中國食品闢謠網”,上面有權威闢謠,也有一些信息的曝光,大家平時可以瀏覽一下豐富知識,看到食品相關謠言時也可以在上面查詢,辨別真假。希望大家要以科學理性對待食品謠言,不信謠,不傳謠。

10

Q

網友“小風學長”提問:“自己有時候會在朋友圈買一些甜品吃,尤其喜歡烘焙的蛋糕,請問這些微店有資質嗎?”

A

李家雲: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食品的線上交易,可謂“不出門、點一點,食品到眼前”,但是這在方便大家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安全問題,特別是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食品的行為。他們大部分沒有實體店,多是在自己家廚房加工製作,無法取得食品經營資質,而且由於隱蔽性很強,給食品安全帶來較大風險。因此希望廣大市民朋友儘量在有合法資質的食品店鋪採購食品,不購買來歷不明的食品。

11


Q

網友“魚丸粗麵”提問:“現在的食品裡面好多都加了防腐劑,吃了以後會不會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呢?”

A

這個樣式可以在公眾號裡隨意“漂浮”,給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你也覺得很新奇有趣,可以來嘗試一下“漂浮”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