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成都;如今的四川省省會,成都的地名保持了三千年不變。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歷史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發祥地, 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 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一直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邯鄲;,我個人覺得最有歷史韻味的地名。“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華地名文化的特例。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邯鄲名稱由來主要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邯鄲在戰國以前寫作甘丹。有學者認為太陽出升過地平線叫甘,太陽落山過地平線叫丹。邯鄲即日出日落之地。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說法二:邯鄲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過去是有邯鄲這個姓氏的,邯鄲是一個複姓。

說法三: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鄴城遺址:位於臨漳西南20公里處漳河北岸,曹操在鄴城居住的16年,使這裡成為當時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安文學誕生在這裡。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著名的銅雀臺也在這裡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18公里處。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在戰國時期邯鄲作為趙國都城達158年之久,是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益陽;益陽之得名,古人說:“益水所經,水北曰陽,縣以此名。”看來,經流益陽之大江資水,古或為益水。街市在江北向,故稱益陽。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有趣的是,益陽的名字,幾千年來無論轄地怎麼變異頻繁,它一直沒有改易過名稱,這在中國地名中是比較少見的。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曾經拯救過猶太人,被譽為“中國辛德勒”的何鳳山,就是益陽人。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今益陽地區遠古屬荊州。春秋時為楚地,戰國時隸楚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滅楚,立長沙郡,下設益陽等九縣。三國時期,益陽歸屬長沙郡,同為荊州管轄。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即墨;歸青島轄屬,“即墨”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國語》、《史記》等歷史典籍中,因山、河而取名,在中國地名學中十分常見,即墨也不例外。“即”,是指臨近、靠近;“墨”,便是指墨水河。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戰國時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齊國的東方,與西面的臨淄遙相對峙,富饒可相媲美。即墨大夫的輝煌業績,齊威王的驚人“一鳴”,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稍後,田單藉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陣大破燕軍,又進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秦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即墨始定為縣。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漢初,高祖劉邦的孫子劉熊渠被封到這裡稱“膠東王”。景帝劉啟的兒子劉徹、劉寄也被封遣於此。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隋朝建城,至今已有 1400 多年曆史,其地名至少在2000年以上。

即墨;縣東臨翠山碧海,西擁千頃良田;氣候溫和,資源豐富,交通發達。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近代的即墨割出一個青島,劃出一座嶗山,這簡直可以說是捧出一顆明珠和一塊美玉。但即墨並不因此而貧窮匱乏,它依然美麗富饒,擁有山、海、田、島、灘種種地利。

歷史上四個千年不改名的城市,韻味深長

歷史滄桑,時代幡然,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積澱,有太重的揹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