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終於來了。

天天唸叨的湯老師版《毒液》,內地定檔11月2日。

喜大普奔。

這部電影,那真是從誕生之初就相當引人注目。

首先,這部片,索尼拍的。

在吃夠了蜘蛛俠老本後,索尼終於找到了新的方向——

拍新版蜘蛛俠的著名敵人毒液。

不拍則已一拍驚人,不僅是起源電影,還請來了湯老師湯甜心,其震撼程度,誇張地說,就像當年小李真的出演蜘蛛俠一樣。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從湯老師虎背熊腰的照,到拍攝花絮,再到參加漫展,放出正式預告片......

這一路過來,最讓人激動的,還是電影從傳聞中的R級,變成了PG-13。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嗯?這算好消息?

對想看血腥暴力吃人毒液的影迷來說,也許是個壞消息,但對更廣大的內地觀眾來說,不可不謂是個好消息。

定位R級,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看閹割版,鬧不鬧心?等資源,煩不煩?

被審查制度傷害的豆友

對於出品方製作方來說,少一些銀幕,就是少一份票房,更何況是大陸電影市場。

所以從現有情況來看,電影定為PG-13,雙贏。

有舍才有得,這次改級的幕後推手,其實是索尼自己。

為了電影以PG-13級順利上映,索尼自己刪減了40分鐘左右的片長。(可惜的是,據湯老師說剪掉的都是他最喜歡的段落)

箇中緣由,或許也是為了保留之後與蜘蛛俠或漫威宇宙進行聯動的空間。

在《超凡蜘蛛俠》系列不了了之後,索尼蟄伏了將近4年,終於再度拾起“蜘蛛俠宇宙”。

雖然沒有蜘蛛俠,好在毒液這個角色也相當出彩。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電影如何暫且不,內地上映了再說,倒是一個現象引起了小十君的注意。

《毒液》上映之前,媒體口碑慘遭滑坡。

在以專業苛刻著稱的MTC上,《毒液》只拿到了35分。(百分制)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來看看影評人、各路媒體怎麼評價這部片:

綜藝:《毒液》是一部教科書級別的無聊乏味的漫改電影。

好萊塢報道者:《毒液》缺乏想象力,完全是一部平庸的模仿品。

乏味、平庸,這些貶義詞輪番上陣,情況有些不容樂觀。

爛番茄上,《毒液》同樣崩盤,只有30%的新鮮度。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在一片聲討電影、宣洩情緒的評論中,一位影評人說出了他的觀感——他喜歡《毒液》,但要不是公式化的劇本拉低了電影水平,他會更喜歡。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問題在哪裡已經十分明顯,劇本不咋地。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毒液》在外國影評人眼中爛得有多炸裂,那接下來這句話,絕對有直擊心靈的效果。

“《毒液》就是今年的《新神奇四俠》。”

講真,第一次看到這條評論,小十君不由心生涼意,眼前一黑。

比肩《新神奇四俠》是什麼概念?

就相當於,直接宣判《毒液》死刑。

《新神奇四俠》堪稱21世紀漫威漫改電影的“里程悲”,如果還沒看,建議你還是不要浪費時間。

更可怕的是,《新神奇四俠》的最終全球票房,僅為1.68億美元,對比1.2億美元的製作成本,那叫一個慘不忍睹。

難道《毒液》真的要步後塵?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刺激的反轉來了。

10月5號,電影在全球大範圍上映,北美首週末票房8025萬美元,全球共計2.052億美元。

當然,這還是在沒有大陸市場的支持下,《毒液》取得的票房成績。

豆瓣7.3分,IMDb7.1分,北美觀眾評分B+。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是不是有點冰火兩重天的意思。

影評人狂噴,觀眾叫好。

暑期檔的《西虹市首富》,算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代。很多人不喜歡、甚至討厭這部電影,但其票房仍高達25億人民幣。

在電影愈發成為當代人休閒娛樂不可或缺的活動背景下,影評人與普通觀眾的立場衝突,逐漸升級。

普通觀眾:好你個妖言惑眾影評人,把這部片罵得狗血噴頭結果大家都說好看,我看了也甚是喜歡,你說你是不是真把自己當根蔥了?非得跟觀眾唱反調來顯出你欣賞水平高嗎?

影評人:我都這麼細緻入微盡心盡力把片子的缺點給你一一列舉出來,你可倒好一句喜歡就把我全盤否定,我看電影不行倒不是問題關鍵,這屆觀眾水平不行才是亟待解決的難點。

雙方勢成水火,互相都看不順眼。

這一現象,又在《毒液》身上明顯現出來。

所以當電影上映後,論壇社區聲討影評人的言論便如雨後春筍。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是影評人不學無術吹毛求疵,還是觀眾對商業電影的要求標準過低。

要我說,其一是立場問題。

影評人的工作是什麼?小的方面來說,是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以作為觀眾擇片的標準之一。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這麼說,影評人每次觀影,其實都處在工作狀態中。

看電影對於部分觀眾而言,是一種休閒方式,是一種社交手段。

這是影評人與觀眾立場差別。

就像在網易雲評論區中,經常能看到某某電影觀光團路過,並收穫許多點讚的評論。

社交需要藉助傳播力度廣,傳播難度小的工具,一部商業電影,恰好滿足這個條件。

看完一部電影,能在最快的時間總結出電影看點並獲得感官滿足,對於部分觀眾而言,足夠了。

《毒液》就是這種類型的代。

動作特效場面不多說,是漫改科幻片的標配。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新版《毒液》在角色塑造上,最為新穎的是,把毒液共生體全程人格化。

相當於,毒液和湯老師兩個人格共用一個軀體,這樣的好處是容易產生戲劇效果。

在雙方三觀不和還要整天耳鬢廝磨,都企圖說服對方時,觀眾很容易進入角色互動過程。

《毒液》在這方面的處理,確實非常像《寄生獸》——泉新一和小右,在共處過程中,衝突對峙、溫情搞笑的情節時常上演。

《毒液》的另一件秘密武器,是在電影中加入了喜劇元素。

湯老師在商店毒液上身解決了一個搶劫混混之後,輕描淡寫地向老闆說:哦,我身上有寄生生物。

毒液也像話嘮一樣,吃人之前還要報菜名一樣地把人體器官說一遍。

科幻動作喜劇元素都有,對類型片來說,堪堪足夠。

是了,電影類型便是其二原因。

在漫威漫改電影序列中,《毒液》和《黑豹》是很有意思的一對。

前者影評人口碑極差,觀眾口碑尚可;後者影評人口碑極好,但觀眾卻有點接受無力。

按理說這兩部片都是漫改動作類型,類型元素都有的情況下,什麼導致了兩者對立的狀況。

劇本。

《黑豹》的娛樂性雖然稍有不足,但劇本的成功、演員的出色演,讓它足以往優秀更進一步。

再根據眾多影評分析,《毒液》劇本平庸、部分演員似乎也拉了後腿,導致評價分裂。

劇本對一部電影來說,意味著什麼?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變形金剛5》,再華麗的特效,也不能抵消爛成破布的劇本帶給觀眾的傷害。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劇本對於類型片,尤其是類型片系列,都是決定性因素。

就像《阿凡達》,雖然是電影技術史的一座豐碑,但就其劇本來說,確實不算出色。如果《阿凡達》續集在技術上不做創新,在劇本上沒有進步,想必也會造成觀影疲勞。

但卡梅隆,畢竟是卡梅隆,僅技術方面,他一定會再送給世人一份驚喜。

再說《毒液》,因為反派的瘋狂實驗,主人公受到牽連,進而被感染產生變異,故事由此展開。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這種分分鐘量產的劇本,確實算不上加分項。

小十君猜測,《毒液》的加分項,主要集中在湯老師的演和毒液相關的特效鏡頭上。

可以的量產電影意味著什麼,就像上班族經常吃的快餐、外賣,充飢而已。如果打分,也只是剛剛及格,哪有私房小炒來得有滋有味。

類型片,就是以及格為底線、標準化生產的產物。

對於電影,許多觀眾還是不夠了解,不瞭解,便容易被面現象所迷惑,沒有更深層次探索的能力。

很多讀者都曾說過,去電影院就是為了放鬆,笑了哭了、腎上腺素飆升,總之簡單一點刺激一點,看完也就能少些負擔。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這當然無可厚非。

但不遵循評分機制,以偏概全地打分,這樣的打分環節又有多少存在的意義?

電影之所以有類型區別,就是因為不是每種電影都有相同評判標準;之所以有評分,因為電影有高低之分。

湯老師是電影中現最好的演員,在影評人那裡,算是影片的優點之一,但在一些觀眾的評價中,卻成了為電影打高分的全部理由。

這片終於要在國內上,我有點慌

幾天之後,熱浪帶來的霧氣漸漸消散,《毒液》在豆瓣上的評分有所下降,從8.2開局落到現在的7.3。

觀眾在熱情消退後,或許也冷靜看到了電影的不足。

在影片還未上映之前,在親自看到電影之前,一切都還有待商榷。

小十君又想起了“神作”《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和近期的收視冠軍《娘道》。

前者導演畢志飛一紙書信控訴豆瓣抹黑分數;後者導演郭靖宇拐彎抹角說自己作品豆瓣不到3分事出有因。

郭靖宇談《娘道》豆瓣評分

當豆瓣評分越來越成為衡量影視作品相對重要的一環,越來越代作品的面子,在評分這件事上,是否也該有更為嚴謹的規則或意識建立。

電影是一件複雜的工藝品,每一環節都有分析和評判的價值。

對於給電影打分,觀眾心中是否有這樣的概念:把電影拆解開來,在每一環節上討論優缺點,最終綜合起來給出分數。

如若不然,質疑影評人對於電影評價的底氣,又從何而來?

互動話題

你怎麼給電影打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