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熟人好办事?》外三首 于公谨


随笔《熟人好办事?》外三首 于公谨


  随笔《熟人好办事?》于公谨

和几个人闲聊的时候,一个姓谈的人,说起了一件往事,是他亲身经历的往事。当时,他是一个有点能力的人,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就会找他办事;而他并不是一个难说话的人,有着自己的热情,会接待着每一个人以示自己的公平。还有,他这个人并不是会鸡蛋里面挑骨头,就是为了得到的好处随意地挑别人毛病的人,尽管他是有着足够权利。当然,像他这样的人,都是很多人认识他,而不是他认识别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疑问;毕竟他是站在高处,走着自己的路;其他人就会看着他的脸色,来走着自己的路,而且是让开他走得路,这也是正常的,也并不值得奇怪。

而很多人,就是来找这个姓谈者办事情的人,都会说,啊,你是谈某某?姓谈者从来都不惊讶,毕竟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只能是应和着,说是。那些人就开始想要拉关系,和他套近乎,就说,你是谈某的儿子?姓谈者说道,我是。就没有其它的话。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还想继续套近乎,想要说和谈者的父亲关系是如何的亲近,是如何的不分彼此,如何的一起经历事情,如何的做好事情。姓谈者只是耐心地听着,事情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并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改变。

很多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姓谈者的反应,让他们有些感觉不适应。这个时候,姓谈的人还是继续公事公办,并没有做出提醒。如果没有说起姓谈者的父亲的人,很多事情,姓谈者都会做出提醒;即使是文件没有弄全,也会让那些人应该怎么做才对。这中间不用我说,也是可以看出差距。

中国人办事情,很多时候是讲关系的,总是觉得熟人好办事;即使是没有关系,也想要攀关系。谈某某的经历,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问题是,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这里面的事情,就开始乱攀关系,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很有可能会让当事者厌恶。这就是乱攀关系的结果。很多人也可能是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也没有关心到这一点。

熟人好办事,只是基于常识,并不是实用。就像是谈某某这个人。我认识谈某某,也认识他的父亲谈某;而谈某某最痛恨的,就是他的父亲;最为厌恶的,就是他的父亲。这是没有任何的疑问。而这个时候进行乱攀关系,结果就可想而知。很多人,养了儿女,都是关心自己的儿女,疼爱自己的儿女,这并没有任何的疑问。问题是,谈某某的父亲谈某,只是一个小痞子,从来就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在儿子身上花过一份钱,都是想从自己的老婆身上弄钱花。

姓谈者年纪小的时候,正是读书的时候,其家境就可想而知了。只靠他母亲一个人赚钱养家,而谈某却不断进行消费,从来就没有往家里拿钱。到了后来,大学毕业,准备结婚,还是没有钱。这样的困境,有几个人知道?不了解的人,都觉得,谈某是谈某某的父亲,再怎么说,谈某某应该是照顾的。而恰恰是因为提起了谈某,谈某某就不做合理的提示。

正如谈某某说,和谈某(直接提他父亲的名字)认识的人,有好人吗?这就是对自己的父亲最基本的看法。结果,很多人办事情的人,只是公事公办,并没有受到提醒。从这一点上来说,熟人好办事?还是不好办事?很显然,这是不一定。


随笔《熟人好办事?》外三首 于公谨


1.七言诗 月静(中华新韵)

不觉疏影数残星,梦里天涯万种情。

且见峥嵘风发处,天中流月静无声。

2.浣溪沙 春寒相思如海(词林正韵)

桃染水花燕在旋,

江边柳色伴云烟。

芬芳过处有星寒。

万里长河流万里,

千年古月照千年。

春华几片在思牵。

  3.虞美人 相思如海(词林正韵)

伴随玉菊千杯酒,

莫看秋风后。

浮霜落下月当空,

似雪光华婉转水朝东。

疏清影动墙边树,

寂寞飞何处。

万般清冷几多愁,

千种相思似海浪心头。

---------------------------------

作者简介:于公谨,小人物一枚,辽宁省瓦房店市人。因爱好文学,所以写下了很多的剧本如《基因的记忆》等,还有很多篇散文,因投稿《故乡的春》几次,没有人理会,因此蹉跎岁月。

随笔《熟人好办事?》外三首 于公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