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文|图:应传锋

说起我在打工旅途中30多年的点点滴滴,坎坎坷坷,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万分。因为我于1982年就已经走进工厂了。我的文学梦,也是源于1986年至87年,我连续两年参加了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学习。

1994年我来到广东东莞打工,于2001年1月开始在南粤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于2003年加入河南信阳市作家协会,于2006年加入广东东莞市作家协会。

从2007年的夏天,我从媒体转入政府部门做文秘工作以后,在几年的时间里我就很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了。大家原以为我已经放弃了文学写作,但是我于2016年又突然出版了个人的散文专著《淡淡的芬芳》,还成功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


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近些年,读者朋友们也偶尔从报纸、杂志、网络上读到我的一些文学作品,作品虽不是精品,但很真诚、朴实,这对于自学写作的我来说,已经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词语,如果说有挑剔的词语来形容我的话,那就是文学让我痴情和疯狂,让我贫穷与迷茫,但更多的还是给我带来生活的希望和精神上的寄托。这是因为文学已经唤醒了我的灵魂,一个有灵魂的人,必定有骨气,一个有骨气的人,必定会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也肯定能够乐于帮助别人。试想,这样的人才值得大家钦佩。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在演喜剧,有的人在演悲剧。生活中,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就促成生活境遇各不相同。成功与失败,阅历与人生,都会给每一个人留下不同的痕迹。

在当今这个社会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提高社会民众生活质量为根本的时代。像我这样始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心中一点点的希冀,就是能够把文学当成一生的精神追求,无论前方是迷人的风景还是寒风冷雨,我能够孜孜不倦的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活着的人!就应该成为生命的强者,只要有执着追求生活的勇气,这才是生活的强者,生命的强者。因为,在人生旅途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在各种痛苦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想方设法再找个理由活下去。

2018年,我的第二本散文集《看得见的远方》又要准备付梓,呈现给广大读者朋友们了。《看得见的远方》这本散文集,是我近几年辛勤耕耘的结果。用名家的话说,这本散文集还有些嚼头。我在《东莞日报》、《信阳周刊》等报刊上发表的“哑巴老表”、“乡路悠悠乡路长”、“幺妹”等文章情感真挚,亲切自然,应该能撞疼读者的眼睛。

其实,我只上了五年学,只是一个小学文化水平,但是在以后的生活岁月里,我也坚持不渝的认认真真的读了很多书,我对书的选择也较为任性,就是喜欢读文学方面的书籍。虽说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我在领会拔高人格的同时,通过幼稚的文字,主要是想表达自己的心志和向往。


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淡淡的芬芳》,已经于2016年公开出版发行了,全书登出近80篇在市级及以上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往事悠悠君莫问,我回过头看看自己写的东西,都是那年,那月,那人的那些事,算是过时了的东西。那些文字静静地摆在那里一成不变,但岁月在流逝,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却都在变,让人目不暇接,让人百思不解。但是无论怎样,我这个不入流的文学小家子,笨手笨脚做出来的这些“文化餐”虽不精美,但是原汁原味,也许有人会喜欢。

当年,东莞市的一个镇特招我到广播电视站做文字记者,镇长面试我的时候,首先看了看我发表的一些“豆腐块”。最后,要看看我的大学文凭。我说我只读五年书,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镇长不相信。面试以后,那个镇就立即组织全镇的大学毕业生、文学爱好青年等考试写文章,竞争那一个岗位。最后,经过知名作家们评审,所有考生写的文章都不如我写的好。于是,在面试一个月后,镇政府才把我从工厂里接走,进入政府文化单位进行专职新闻采编,命运之神终于向我敞开了热情的怀抱。


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为什么我坚持文学写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广东东莞打工,在东莞一家工厂里做保安,工资不高,一个月300元的工资还不够养活一家人。下班后,我就看书,不停的自学写作,写完了就试着往报纸、杂志上投稿。2001年1月26日《东莞日报》文艺副刊发表我的第一篇习作《留莞过年》,500多字的一篇东西,报社竟给我寄来50元的稿费,我深感欣慰。

以后,我就用心用功写稿投稿,南方的一些报纸、杂志也就陆续发表我的文学作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也能时常收到报社、杂志社寄来的样报样刊和稿费单。每次取稿费的时候,也是我给老婆孩子改善生活的时候。在那流浪的打工岁月里,是文学支撑着我慢慢前行,甚至帮我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日子。结缘文学,我就感觉一辈子离不开文学,总感觉文学会给我带来精神上的充实和生活上的希望,是文学唤醒了我的灵魂。


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为什么我没有放弃文学写作?这也是一种痛苦经历的使然。当年,我不知天高地厚,连续两年参加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学习,自学文学写作,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在田边地头,乡亲们有意无意中当着我父母的面,叫着我的绰号嘲笑说:“应大个要是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狗就能发表一篇文章”。我的父母听到这刺耳的嘲笑,噙着眼泪一直忍着,那时的我却成了别人眼中的另类:小学文化,搞文学写作,不务正业,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等等。

父母也是担心,生怕我因为追求什么高雅的文学写作,而耽误了生计和婚姻。

我想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自己的未来。当初,我认准的事情我没有放弃。多年以后,当父母陆续看到我发表的文学作品与获奖证书,父母哭了,父母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很久的:“应大个要是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狗就能发表一篇文章”的这些讽刺、嘲笑的话。我听后虽有感慨,但随后就哑然失笑,笑看白云苍狗。


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我坚信——路有弯曲,道有旋绕,但它总有平坦变直的希望。我也更坚信,未来在文学的道路上我要走的更远,力争要看得见更远的远方。


应传锋(笔名:应峰)男,1964年7月出生,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1994年到广东东莞,在工厂做过8年保安,通过刻苦自学写作,先后在政府部门做过8年文秘,在报社、杂志社做过多年记者、编辑。

从2001年至今,已在全国10多家市级以上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有30多篇文学作品获奖,并著有散文集《淡淡的芬芳》、《看得见的远方》两部,本人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生活教会了我,文学温慰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