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還在發朋友圈的人,珍惜給你點讚的人丨

珍惜還在發朋友圈的人,珍惜給你點讚的人丨

我們的生活裡,曾經有一些愛發朋友圈的人。

可是,卻總容易被人稱為“曬”。

在別人眼中,她們在曬自拍,曬美食、曬旅遊、曬恩愛、曬孩子······

其實,除去一部分人虛榮心作祟,大部分人只是在記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和小確喪的罷了。

然而“越缺什麼,越愛曬什麼”,這句話就像一張標籤貼給了他們。

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隨著人的成熟度增加,逐漸不再喜歡把自己的生活、情緒公開。

我有幾個從不發“朋友圈”的“朋友”,要不是能見到他們的點贊,幾乎都懷疑他們根本沒有用微信。看到他們出來點讚的身影,常常都能讓我鬆一口氣——還在微信裡呢。

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不管你發什麼,永遠都會有人覺得你在曬,

中國人向來都喜歡“低調奢華有內涵”,喜歡“靜水流深”這樣的高深境界,還有從小被老師罵“滿罐水搖不響,半罐水響叮噹”——所以,還是默默無聞比較安全啊。

珍惜還在發朋友圈的人,珍惜給你點讚的人丨

學生使用數碼設備

以前半天翻不完朋友圈,現在幾乎沒幾個更新了。

如果你暗自欣慰,玩手機的同志們都不玩手機做事情去了,那你就錯了,你要是一找他們,每個都在呢。此情此景,讓人想起QQ的隱身功能。

其實,應該感謝發朋友圈的人,感謝為你每一條動態點讚的人,感謝朋友圈還沒有“三天可見”的人,他們的朋友圈就像貼身摯友,還一直分享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成長挫折。讓朋友圈還有煙火氣的溫暖和朋友間的感覺。

你要謝謝那些曬自拍的朋友,愛美的女子都是極度自律的,看到她們,你會反省自己的懶散;

那些曬旅遊的朋友,替你去了你還不曾去過的遠方;

那些美食,讓你開始計劃今天的晚餐不能再將就了;

還有清晨5點半的早安;風雨無阻的晨跑、夜跑;讀唐詩、記筆記的打卡···這些朋友的的朋友圈,就像是每一天努力的縮影,記錄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挫折成長。

他們只是記錄自己的生活,甚至只是激勵自己,和“曬”,一點關係都沒有。

珍惜還在發朋友圈的人,珍惜給你點讚的人丨
別人只是在分享喜悅,你卻覺得別人在炫耀優越。

實際上,不是別人“越缺什麼,越愛曬什麼”,可能是一個人“越缺什麼,越覺得別人在曬什麼”。

有人吐槽,說朋友圈已經被微商佔領了.

早上的勵志雞湯,晚上的溫馨晚安,白天的小段子小笑話,只有他們還在堅守朋友圈的陣地。

我從沒有屏蔽過一個微商的朋友圈,在這個圈子裡,看不看是你的自由,但發什麼是人家的自由。

一個人究竟有多暴躁,才能對別人的生活處處看不慣呢?

你看不慣的東西,也是別人努力的痕跡;你可以不支持,但也不要詆譭。

珍惜還在發朋友圈的人,珍惜給你點讚的人丨

前幾天的“微信之夜”,張小龍對“朋友圈”這樣表述道:

一個人可能每天在房子裡不出門,也會完成社交,你可能不發朋友圈,但你會去看、去點贊評論。朋友圈是最高效的社交工具,這才會有那麼多人每天進朋友圈裡面去。如果沒有互聯網,大家參加飯局、聚會,線下的社交是很低效的,要跨越地理空間。朋友圈提供了一個社交的場所,它就是一個廣場,你可以每天從廣場走過,你會看到有三五成群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對應每一條朋友圈,你可以過去聊一下,這個不參與就到另一群人那裡參與一下。你走完這個廣場,就會發現跟每一個朋友都打了個招呼。

君子所見無不善,小人所見無不惡,用發現別人優點的眼光,去欣賞還在發朋友圈的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