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你認識的濟南,跟她有幾分相像?

文|王靜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堵城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瓊瑤的夏雨荷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霧霾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這是你印象中的濟南嗎?

其實,你瞭解的不夠~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在八九千年前,

濟南這座古城

早已出現人類活動的遺蹟,

而距今5000年的龍山文化,

則記錄著先人文明的開端。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時代的巨桅,

在不斷刷新著中國對泉城的認知,

歷史的選擇,

也不斷將濟南推向

歷史與現實的座標,

折射出中國城市發展變化的歷史軌跡。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滄桑鉅變,彈指揮間,

濟南原本舒緩的步伐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已然騰飛,

多年圓潤質樸的老城格局被打破,

但是在今天,

我們也需要用文字,

敲醒古老沉睡的歷史畫卷,

推開歷史沉重的大門,

蜷卷在記憶深處,

溫一壺老酒,

重讀一下濟南老城,

被遺忘已久的詩意與靈動。


北方府署江南城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三色半城湖,”

寥寥數字,

已然將濟南“山、泉、湖、河、城”的獨特風貌,

解釋的恰到好處。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翻閱史料我們可以得知,

濟南因位於濟水以南而得名。

中國人最講究風水,

建城時“負陰抱陽”原則被普遍採用,

而濟南卻偏偏選在山陰,

而坐觀濟南全貌,

濟南南部山巒起伏群山環抱,

中部舒穩平緩百泉暗湧,

北面“齊煙九點”拱衛黃河玉帶環繞,

古人觀其泉流,相其陰陽,

城市佈局皆是憑藉依山臨泉之勢而建,

各色廟宇祠堂、軍營書院也圍繞中心佈置,

借重其風水之大勢,

也不拘泥於小節,

歷經歷朝歷代的添瓦完善修葺整合,

才將一個逍遙如詩的濟南府,

呈現在世人眼前。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湖幹煙亂柳毿毿,是處桃花雨半含。

七十二泉春漲暖,可憐只說似江南。”

可見,濟南自古至今的城市風貌,

都頗有幾分北國江南的韻味。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城市符號

說到濟南,

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名泉,

泉是自然對濟南的饋贈,

也是大自然的選擇。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

位於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之間,

形成了城區南高北低的地勢。

因為濟南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

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

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

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

地層潛流,縱橫交錯,

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

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

一股腦的湧出地面,

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中國人愛水,更愛泉,

凡是有清泉之處,必有好景緻。

然而濟南則是四大泉域,10大泉群,

匯聚以趵突泉為首的72名泉,733個泉眼,

因為有了泉,

這也才有了劉鶚在《老殘遊記》中的講述:

“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顧盼生姿。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尤其是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趵突泉”

水質清冽甘美,水量巨大,

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趵突騰空”被古人列為濟南八景之一。

池中還有眾多小泉眼,水泡串串,

飄飄悠悠,如瀉珠璣。


是泉城,更是詩城

在濟南,

因眾多靈動的泉水,

盡沐齊風魯雨的人文環境,

城市滿載輕盈靈秀的氣質。

這風韻,

最能激盪起文人墨客的情懷。

詩人徐北文先生曾在《濟南竹枝詞》寫到:

“才華橫溢泉三股,

字吐珠璣水一泓。

多少詩人生歷下,

泉城自古是詩城。”

可見,在中國文化視角下的濟南,

是不可或缺的孤品。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中國是一個具有詩教傳統的國度,

詩作為人倫教化和情感陶冶的載體,

最能表達中國精神風貌。

而濟南的詩歌文化可追溯至龍山文化的舜帝,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

西周譚國大夫所做《大東》篇,

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賦,

後到漢魏之際“風淪歷城水,月依華山樹”的佳句,

特別是唐代以後的一千年間,

濟南可謂詩人輩出,蔚為大觀。

引領詩界風潮、

執詩壇之牛耳者又代不乏人,

甚至出現了在文化史和文學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東州逸黨、濟南詩派。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在唐,以崔融為巨擘的文章四友為代表,

到蜚聲於宋代文壇的“濟南二安”,

李白、杜甫、歐陽修、曾鞏、

蘇軾、蘇哲等著名詩人的遊歷,

近代徐志摩、泰戈爾的生動寫照,

詩城,成為濟南的重要詮釋,

而泉是詩歌的重要觸媒。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可能詩歌中最為現代人所熟知的,

便是這樣描述: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時位於濟南泉邊的李清照,

醉酒晚歸,泛舟而行,

荷映成趣,樂且逍遙,

然而一座城有了泉,卻沒有酒,

詩城還能成為詩城嗎?

我想不會。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泉香詩意

中國詩與酒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

最具民族特色的孿生子

“酒朋詩侶”,似膝如膠。

審視濟南詩與酒文化,

酒與泉文化,泉與詩文化,

本就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關。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曾經眾多文人墨客,風雅人士在濟南

泛舟飲酒,作詩賦詞

留下了不少的名詞佳句

最有名的還是杜甫那首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詩多”

《蒲松齡詩文集》裡有關濟南的題詠有數十篇之多。

描繪了趵突騰空、佛山翠嶂、

明湖輕舟、鵲華煙雲的無限風光。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在濟南眾多泉中,

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趵突泉

為72名泉之首,

相傳康熙來濟南曾三次到趵突泉,

以銀碗汲泉水飲之,

並題寫了“激湍”二字

每次南巡路經濟南也必是攜玉壺山水而來,

換載趵突泉水南去,

老舍筆下的趵突泉也更是細緻。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水為酒之骨血,

趵突泉是山東的一張文化,

但是濟南的美和水終究是無法行走的。

但是承載著濟南文化,泉水精魂的酒,

卻成了濟南泉水文化的重要載體。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宋代詩人黃庭堅曾寫下“人生不如意,十事恆八九,

未見歷下人,徒傾歷城酒”的名句,

酒是一方土地的個性及文化名片,

但是能見濟南的泉文化釀成美酒的,

惟有濟南的趵突泉泉香酒。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釀泉為酒世間稀,妙手百代得泉香。

趵突泉酒業採用,

獨特的泉源之水和四百年技藝沿革,

使“泉香”美酒成為不可複製的稀世珍品,

也成為每一個濟南人,

筆下的朦朧,

心中的詩意。

溫一壺老酒,重讀泉香濟南


而今重讀濟南,

如果說老街是它的縮影,

青石板是它的歷史,

那麼泉香就是它的性格,

是味覺上的城市印象。

過年了!如果你身在濟南,

或者懷念濟南,

何不斟一杯泉香,

品品詩意中的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