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病逝,家设八个礼簿收份子钱

一老人病逝,家设八个礼簿收份子钱

临近年尾,渝东农村很多人心里又开始慌了,因为每到年末,农村红白喜事就比较多,几乎天天都有,有时一天甚至要去好几处。当然不是白去,份子钱是少不了的,少则两百三百,多则几千上万元。

这不,团堡村的小吴心里就犯愁了,村里王大爷因病去逝了,隔天就要出殡,收份子钱就在今晚。小吴家本来经济就紧张,实在拿不出钱来了,找左邻右舍都借过不好意思再开口,只好就找远方的亲戚借钱。

一老人病逝,家设八个礼簿收份子钱

远方亲戚一听,说道:“就这么一处份子钱,看把你急的,要几百,我马上给你转过来。”

小吴说:“几百做不了事,要几千才行啊。”

远方亲戚说:“你怎么欠他这么大人情啊?”

小吴说:“欠他人情倒不大,主要是设了八个礼簿,我要送七个,算下来要三千多。”

一人过逝设了八个礼簿,小吴亲戚长这么大都还是第一次听说,忙问其缘由。

一老人病逝,家设八个礼簿收份子钱

小吴缓缓说道:“王大爷有五个后人(孩子),三男两女,虽然都各自成家立业,但平时别人家有事他都去送,自家这些年又没过什么事,父亲过逝借此收回是应该的,一下就是五个礼簿;王大爷生前也古道热肠,虽然老两口独自生活,哪家有事他都去送人情,现在王大爷走了,老太太收人情是正份,所以也设了一个礼簿;王大爷有个弟弟,就住王大爷隔壁,五十多岁还未结婚,独自在一边生活,几十年来,村里谁家有事他都去帮忙,并送上礼金,但自己从未摆过酒,哥哥去逝了,村民们都劝他设了个礼簿,也都想还他一个人情;另外王大爷还有个干儿子,是邻村的,父母早逝,一直把王大爷当成亲生父亲,平时也送了不少份子钱,十多年来没摆过酒,也借此设了个礼簿。算下来总共就设了八个礼簿。”

一老人病逝,家设八个礼簿收份子钱

八个礼簿中,除了王大爷干儿子跟小吴没有人情往来,其余七个都是要送的。七个中有六个小吴是欠对方人情必须要还的,另一位虽然不欠,但同住一村,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况六个都送了专留一个不送也说不过去。

在农村,人们大多朴实善良,如果觉得欠了别人人情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偿还。人们常说礼尚往来,就是农村人处事的规范。在很多时候,“份子钱”的一来一往也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尽管近几年来“份子钱”一直被批为“陋习”,但看这个八个礼簿,有可能说都不应该收吗?或者还能说哪个该收哪个不该收吗?

一老人病逝,家设八个礼簿收份子钱

如今办“无事酒”,已让人深恶痛绝,但对于结婚喜事和老人丧事,人们还是认可的。既然是礼尚往来,适当表示一下就可以了,礼轻仁义重,“份子钱”一旦成为了压力,就失去了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