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储率”增加,说明什么?

2月21日,央行发布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显示:2018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4%,较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并创出2017年以来超额准备金率数据(季末值)的新高。

联想不久前公布的2018年12月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增了1.85万亿,这里面既有法定准备金也有超额准备金。在降准的背景下,这个数值仍旧大增,表明商业银行“自愿借给”央行的钱更多了,说明什么?是否意味着商业银行和实体企业之间仍旧存在“信贷错配”?亦或是企业借贷意愿不高?

“超储率”增加,说明什么?

在第一种情况下,“信贷配给”由来已久,在2007年次贷危机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抢眼。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愿花费太多成本“调查”小微企业真实偿债能力,出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在经济不景气时更愿意“追着”大型国企发放贷款,而对继续资金的小微企业“敬而远之”。随着此后出台的一系列“宽信用”政策,信贷配给现象应是被杜绝的,而且今年1月大幅超预期的社融和新增贷款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第二种情况下,企业借贷意愿不高,银行“有钱放不出去”,也会导致超储率走高。从目前的分析看,笔者更倾向于这种情况。微观调研,有些民企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生产业务被动收缩,未来现金收入减少,理所当然不愿背负更多债务。

“超储率”增加,说明什么?

果真如此,新的问题接踵而至——2019年1月新增贷款大幅超预期,贷给谁了?

目前比较站得住脚的说法是借新还旧。M1、M2趋势下滑,其中M1下滑幅度更大,说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仍然受阻,特别是企业活期存款下行幅度更大,非标收缩对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较重,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仍不足。

“超储率”增加,说明什么?

“超储率”增加,说明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