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提示」老年人安全出行提示

「出行提示」老年人安全出行提示

隨著私家車的快速增長,交法對駕車人年齡限制的放寬,開車出行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由於老年人存在視力下降、手腳不靈活、反應能力遲緩等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給駕車人增添了一定的危險。為此,老年人駕車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駕駛自動擋車

老年人駕車,最好選擇配有自動擋的車型。因為自動擋車操作相對簡單,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樣處理路面的複雜情況上。簡單的操作還可以減輕老人的心理壓力。開自動擋車還可以省去頻繁地換擋、踩離合踏板等操作,大大降低開車過程中的勞動強度,對老年人安全行車非常有利。

2.避開高峰期出行

每天早7時30分至8時30分,下午5時30分至7時30分是城區道路車輛行駛的高峰時段,在這個時間段,各條道路車多、人多,經常出現道路擁堵的情況。老年人駕車相對來說速度緩慢,在擁堵的道路上更容易被擠或被催促,會使老人心情變得緊張,容易出現操作不當,影響行車安全。所以老年人如果沒有特別急的事情,應儘量避開高峰時段出行。

3.規劃好行車路線

每次駕車出行前,應預先規劃好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行車路線,儘量繞開車輛相對集中的道路,同時對所要經過的路段、立交橋、環島和交叉路口有一定的瞭解。這樣駕車時就不需要將注意力一路分散在對路線的識別上,有利於集中精力,安全駕駛,還可以避免走冤枉路,使駕車出行更加輕鬆、順利、快捷。

4.車速不宜過高

老年人的應變能力遲緩,如果車速過高,一旦出現險情,難以果斷地採取應變措施,所以,一定要避免車速太快。在有3條以上車道的路面上行駛,應儘量在第2條、第3條車道上行駛,最好不走第1條快車道;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儘量走外車道,時速也不宜超過100km/h,並與前車保持足夠的距離,這樣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能夠有充足的反應時間採取防範措施。

5.避免夜晚駕車

夜晚能見度低,再加上老年人視力下降,僅靠車燈很難看清楚道路情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在沒有路燈的道路上行駛,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因此,老年人儘量不要在夜晚駕車。如果因特殊情況一定要駕車出行時,最好有其他人陪伴,以防萬一。

6.駕車時間別太長

人的年齡大了,體質相對來說就會下降,老年人如果駕車時間過長,不僅影響健康,也容易產生疲勞,而疲勞駕駛又是安全行車的大敵。所以,老年人連續駕車時間一般不宜超過2h。如果感覺身體有些疲勞或頭暈等症狀,一定要停車休息一下,呼吸新鮮空氣,做一些手、腳、肩、腰、頸部的活動。

7.惡劣天氣別駕車老年人儘量不要在惡劣天氣駕車。因雨、雪、霧、大風等天氣,能見度很低,路又十分溼滑,是事故的多發期,這對老年人而言,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會更大些。另外,對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老人,駕車外出時,為了避免發生意外,最好有人陪伴,並且要隨身攜帶一些急救藥品,一旦身體出現狀況,立即靠邊停車,及時吃藥並尋求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