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森:不赶浪潮也不搭船,我自己有海

精品设计酒店——“左右客”联合出品人、山西籍设计师李建森

李建森:不赶浪潮也不搭船,我自己有海

过去几年间,外人看到了风光和荣耀,于他则是磨砺和锤炼。陕西精品设计师酒店时代,他头一个卷起裤腿亲试水深水浅。设计包容了他的野心和判断,世事则坚定了他破浪前行的信念。

对李建森来说,路没走错,路也还长。

见到李建森的时候,他正裹挟在一桩桩待办的事务里,这些年,他过得紧锣密鼓。身边的人来来回回,他坐在茶台前,神思一点点集中,接着娓娓道来。

他精力旺盛,脑筋活络,言辞大多是肯定式,语调也上扬,对自己当下的所为相当确信,胸有块垒,价值观固如岩石。

于是,当这个人坚定地说,可以给自己的人生打150分的时候,你就信了。

时光是大浪淘沙的利器 无休止地自我重建

1970到1982的这12年光景,李建森是在临汾吉县的乡下度过的,乡野气息渗透着他整个童年的欢乐时光。

到吉县县城读初中后,学习几乎成了李建森生活的全部重心,“那个时候我学习特别好,上世纪80年代末,好学生都不考大学,第一轮的好学生,全部上中专,考不上中专的才上高中。”初中毕业后,他有幸因为音乐特长被临汾师范学校所录取。这是李建森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节点。

李建森永远是个不安分的人。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有两种发行量很大的杂志,都是山西师范大学创办的。一个是《中学生文学》,一个是《语文报》,当年,他受这两份文学刊物的熏陶,参与了小草文学社活动,同样也因为文笔上的优势被借调至临汾地区行署教育局工作。李建森回忆说:“那种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后来在陕西做出版人的时候,《美文》下半月刊、《小说评论》、《延河》都参与编排,但在那之前,我经历了很深的积累,这种积累需要极度的耐心与时间。”

他推崇苏东坡,书法也写宋四家里的苏东坡和黄庭坚,苏黄有师承关系,这是李建森所看重的。他感叹:活在俗世,要多从文脉上沉潜,对自己的历练才有益。本来是票友一把,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西安书画学会的会长。“一会之长,责任重大”,他说。

他把自己比作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学生时代很自卑,在城里借宿,也缺钱,学习刚开始很好,后面对文化课越来越放松。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其实他不是个捣蛋孩子,但也不是一个优秀孩子。”

秘书处的工作是写材料,李建森把它归结为“迎来送往,起草演讲,布置会场”。在秘书处的这几年里,锻炼他自如应对各个现场的应变能力。但就是在别人眼中的铁饭碗,李建森因为“创作空间的不自由”,毅然选择了下海。

李建森:不赶浪潮也不搭船,我自己有海

腾冲店

那是2000年,他30岁。在《三秦都市报》当文艺部记者的李建森做了两个轰动全国的报道:一个叫《博士直谏陕西文坛》,一个是《马河声质疑中国书法登假》,因为这两个报道的影响力,他成为《三秦都市报》美术组组长。后来《西安日报》改组商报,组建新班子,他又出任美术总监,但很快,李建森发现那不是自己的理想,“因为我不可能表达一个体系,报纸方向、新闻版块、广告版块、文化版块怎么做,根本不是我说了算的。”而后,他选择了辞职,并成立了建森工作室,开始出书。

35岁的李建森曾给作家贾平凹先生的《禅思抱散》写过序言,也曾为其出版过《贾平凹书画艺术论》,是这样的积累,让他迅速在陕西推开了局面:“2000年至2010年这10年,我是陕西民间出版力量中最积极、活跃的分子。很多作家、书法家、画家、摄影家的画册都经由我的工作室出版。作为活跃的民间出版力量,我担任了陕西省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嗅觉敏锐的李建森在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当然也看到了出版业的困局,纸上阅读在衰落,传统媒体也在衰落。因此,李建森迎来了他第二个人生重要的节点,他选择了转型。

2010年李建森结识了瓦库设计师余平。在他看来,书的出版是一个六面体,而瓦库的设计也基于一个六面体空间。“余平特别执着他的设计,我们做的行业不一样,价值观相同。”后来李建森请文艺界名人为瓦库写文章、出版《瓦库》,为它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力。李建森请余老师为建森工作室、左右画廊、左右客做设计,也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李建森感觉到:“空间设计只是跨界的一层纸,要勇于捅破这个核心。”说这一番话时,他语速一下变快了,一股狠劲儿泛上额头。

冷风吹的世界 没有定力的人会被淘汰

2010年,李建森和合伙人融到一千两百万资金,余平选址、做方案,就这样开启了左右客的第一次实践。

当时陕西的精品设计酒店市场是空白的,李建森是第一个拓荒者,也是个先驱,在这个市场上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群体。他说:“过去的酒店,是大众消费产品,很多人经营酒店,都认为不能走个性路线,那么恰恰相反,小众路线里头有很大的小众市场份额,从这个实践中走过来我可以归结为:文化标榜越高,商业盈利最强。”所以袁家村便有了第二家店,投资人认可高新店的财务报表,就会给他们融资。

李建森:不赶浪潮也不搭船,我自己有海

袁家村店

李建森:不赶浪潮也不搭船,我自己有海

钢厂店

问他,那时候做这个有过担心吗?

“没有。对市场的把控,现在想来没有担心是不对的,不过如果有担心就没有左右客。正因为没有担心是一种激情决策,所以它就成了。”

他要让左右客在想象力、执行力、市场力、领导力四个维度中集结内在的推动力。

改造老钢厂左右客的时候,他遇到的难题是,要不要把建好的楼梯和护栏拆掉或换掉。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楼梯会对未来的运营产生问题,但换楼梯就是将近百万损失,作为创始人,他要来做这个决定。

又比如,酒店在前六个月时,基本上是不盈利的,那今天发工资需要钱,就需要自己来面对。还有,一个很好的图纸要落地,这个材料找不到,有钱也订不到,就需要跟团队一起来碰撞。请来团队落地执行,但往往做决策的时候还是他自己在拿主意,有时他拿定主意也需要通过说服别人才落地。

李建森把自己的人生概括为,第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第二,静坐,常思自己过,不论他人非;第三,把自己做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左右客每家店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很文艺。李建森觉得,文艺就是美好的、舒服的、有个性、有张力的东西。他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会吹笛子,文笔也好。他认为,文艺是一种生活方式,袁枚、李渔写吃喝玩乐、风花雪月,就是一种对生活美学的实践。

李建森不囿于专业主义的壁垒,而是选择漂泊,横跨文学、设计、建筑领域,思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故土与他乡。

李建森:不赶浪潮也不搭船,我自己有海

高新店

边缘视角让李建森保有充沛的锐气与想象力,建构起时代规训下的舒适心灵难以抵达的、比此时此刻更永久的精神空间。

人的确应该如此,追求像他那样与火产生摩擦,磷与光一瞬间点燃,一次又一次,嘶嘶地震耳欲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