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天安門位於北京市的中心,始建明朝永樂時期,是明、清兩朝的皇城正門,

這座宏偉的城門同樣作為當時兩朝王室權力的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作為開國大典的主席臺,使天安門名揚四海,成為新中國成立的代表建築,來自五湖四海、大洋各岸的中外遊客無不想一睹它的壯麗雄偉。

北京城在新中國的成立前慘遭多次入侵洗劫,大清朝留下的宮城街道遍佈磚塊瓦礫,城內一副破敗不堪的模樣。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1969年經周總理批准,下令對天安門城門整改修繕,刷新新中國的門面。修繕工程開啟,由孫師傅帶領的重修小組接到指揮部一條奇怪的命令,要求他們去城門屋脊取下正中央的瓦片。莫非指揮部很早就發現了天安門城樓上有秘密?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姚師傅帶著兩個工人,各從東西兩處開始屬脊瓦,兩人各數到43片,三人凝視著最後五片脊瓦,在最中間那塊上標上記號立刻向指揮部報告。指揮部接到消息,很快各組領導專家在警衛圍護中登上屋頂,其中一位領導指著中央的標記,命令姚師傅:“砸開它!”一聲令下,姚師傅舉起撬棍,那塊帶著標記的黃色琉璃瓦被砸了個零碎。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透過瓦塊的縫隙,一塊古色古香的木板呈現,又是幾下,一副精美的二龍戲珠板雕浮現,工人撬了幾下發現有鬆動,再幾下直接拿出一個一尺多長的方形木盒。姚師傅輕輕敲了幾下,確定木盒材質為金絲楠木,用撬棍輕輕一戳,木盒打開,裡面藏著一塊模糊不清的金屬塊,專家拿起掂量掂量,是金子無疑了。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後來又摸出一塊鳥蛋大小的紅寶石,時間久了而變得酥脆的硃砂,最令人吃驚的是裡面的五彩糧,雖然很多早已分辨不清了,這小小的楠木盒子中竟包含了中國古代各種吉祥之物。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原來,專家早就透過史料瞭解過天安門城牆上有此物未被破壞,裡面的吉祥之物也未曾使清朝末年的衰落得到逆轉。金絲楠木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同樣長寬的漢白玉石,玉上雕有天安門重建的年份,作為新中國的象徵繼續存在於天安門正中央上。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天安門的第一次修繕是開國大典前夏季開始,歷時兩個季度,當時的整修只是對鳥糞,灰塵、門窗和一些破磚碎瓦的簡單清理。整修過程中,工人們在天安門西南角房樑上竟發現三顆未引爆的炸彈,炸彈上還隱隱約約透出幾個外文字母,工人將它們小心翼翼取下,帶回研究所鑑別。

天安門重修時,一群專家警衛包圍了一個破木盒,打開後眾人很激動

炮彈時隔久遠,上面的字母模糊不清,研究所的人們在完全摸不到頭腦時,陸陸續續又運來四發同樣的炮彈。有專家猜測這六發炮彈是當時八國聯軍侵華留下的罪證,是天安門乃至中國的恥辱,但由於一直不能確定炮彈的出廠商,這幾發憑空出現的炮彈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經過數次重修整改,天安門作為新中國的門面煥然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