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兩用話黃芪

我國許多地區早就有將黃芪作為食品使用的歷史。黃芪是補氣良藥,具有補而不膩的特點,可單味使用,為增強補氣作用有時還加入人參、黨參等一起使用。

如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倦怠乏力,往往是氣虛,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黃芪藥膳。有些人經常自汗,天氣變化後就容易感冒,中醫認為是衛氣不足,表虛不固,可用黃芪益氣固表,預防感冒。有些人大病初癒,身體虛弱,民間也有黃芪煨大棗、黃芪燉雞等食療方法。黃芪食用方法方便,可燉湯煮肉、泡茶煮粥、蒸米煮菜、煎膏泡酒等,一般一日15~30克。

藥食兩用話黃芪

黃芪茶:

生黃芪5~10克左右,清水洗淨,煮沸或開水泡10~20分鐘後飲用,可反覆沖泡。也可加入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黃芪粥:

黃芪50克左右,粳米、大米或糯米適量。黃芪用冷水浸半小時後煎汁,用煎過的汁煮粥就變成黃芪粥。也可用此法做成黃芪米飯。也可用黃芪15克、黨參10克煎水取汁,後加入大棗30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食用。

著名老中醫嶽美中治療慢性腎炎,有一個“複方黃芪粥”:

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金9克,金橘餅2枚,糯米30克,先以600毫升水煮黃芪30克,再加入上述其餘幾味熬煮,之後取汁放入糯米煮熟,日服2次,收效顯著。

黃芪當歸烏雞湯:

烏雞肉250克洗淨切塊,當歸15克、黃芪20克洗淨,加水適量,文火煮熟後調味食用。可補益氣血,固腎調精,適用於年老體弱、大病初癒、月經過多之氣血不足、腎氣虧虛者。脾虛氣弱,體倦乏力、常自汗食少、易感冒者也可食用。

黃芪茯苓鯉魚湯:

黃芪50克,茯苓30克,鯉魚1尾。鯉魚洗淨,黃芪、茯苓以紗布包紮,加水同煮,熟後以生薑、鹽調味,飲湯吃魚。脾氣虛弱的水腫、小便不利病人以及體虛氣弱的老人可食用。

黃芪是藥食皆宜、補氣強身佳品,但服用黃芪也有禁忌。國醫大師鄧鐵濤說過,黃芪是藥不是糧,用之對證則效,用之不當則害人。中醫辨證為陰虛陽亢、氣滯溼熱、食積停滯、熱毒熾盛者不宜用或需配伍運用,感冒發熱、高血壓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