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益氣扶正御病邪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重新審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古訓,重視“正氣”對於防禦外邪入侵的重要性。在這場疫病初始階段,老年人第一時間就被劃為易感高危人群,這是因為在同樣受到病毒攻擊的情況下,身體虛弱、自身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被病毒擊倒,發病後程度益加嚴重。

疫情發生後,全國多個省份陸續推出了防疫中藥處方,鼓勵市民通過服用中藥,提高體質,預防疾病。縱觀各地處方,大多都用到了黃芪。例如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浙江省醫療保障局聯手推出“中藥預防疫病推薦方”中,黃芪就是主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它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功能補肺固表,健脾益氣。炙黃芪益氣補中,用於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生黃芪固表託瘡,用於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黃芪:益氣扶正御病邪

史書《舊唐書·方技傳》中記載了許胤宗用黃芪煮湯燻蒸治療中風病的故事。書中介紹,柳太后突發中風,說不出話來,病情日益嚴重,因為口噤不能服藥,眾醫束手無策。這時,精通醫藥的許胤宗提出用熱湯氣燻蒸法為太后治病。他採用黃芪、防風兩味中藥,煮成大盆的湯汁,放到柳太后的床下,關好門窗,任藥性瀰漫,氣霧繚繞。經過這般燻蒸,柳太后當天晚上就能說話。再用此法調理一段時間,太后的中風病便完全康復了。據說,許胤宗因此而出名,被任命為義興太守,後官至尚藥局奉御。

黃芪性溫,善補氣昇陽,固錶行滯,配用防風能散風勝溼止痛。金元名醫李杲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補氣固表而健體,又能散風行滯而調氣血,復加熱蒸,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能在較短時間內收到良好效果。

黃芪與防風同用,再加一味白朮,即成中醫經典名方玉屏風散。三藥同用,益氣固表益加顯著,如同人體有了一道屏障,能擋住病邪,可謂珍貴如玉,故稱“玉屏風”。

正因為黃芪是公認的補藥之長,但凡需要起到補益作用的方子,大多要用到它。諸多經典名方中用到黃芪的不勝枚舉,當歸補血湯就是通過補氣來實現補血。方中黃芪用量是補血藥當歸的6倍,這是基於氣血相依相生,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更是對補氣的看重。(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施仁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