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名將 拼命三郎:哪個形象是真實抗戰時期張靈甫

一、萬家嶺大捷真的全殲了日軍106師團?

常常有網文說起萬家嶺大捷就宣傳其戰果是全殲了日軍106師團。很遺憾,筆者在這裡不得不打擊這些網文作者的“愛國熱情”。前期筆者已經很多次提過了,武漢會戰期間任第11軍司令官的崗村寧次回憶錄中提到“106師團在武漢會戰中遭遇全軍覆沒的嚴重打擊”。而根據武漢會戰後106師團長松浦淳六郎的報告,該師團武漢會戰中戰死3321人,戰傷(住院程度)4085人。這個數字離全殲日軍一個師團還相差甚遠。

如果有人覺得這是日方自己造假掩蓋其失敗的事實,那再看看中方戰時和戰後的相關資料記錄。實際在38年“雙十節”最後攻擊未能達成目標後。薛嶽自己也知道。部隊損失太大,攻擊不動了。所以他在10月12日至蔣介石電報中:“此次敵迂迴作戰之企圖雖遭挫敗,但我集中圍攻,未將敵悉數殲滅,至為痛惜......對我有利時機已過,各部苦戰,傷亡過重,戰力無幾”。

紙上名將 拼命三郎:哪個形象是真實抗戰時期張靈甫

二、張古山戰鬥中的張靈甫

張靈甫一直是中國近代戰爭中一個極富爭議的人物。有段時間,網上鋪天蓋地的對張抗戰一片吹捧之辭,特別是張古山戰鬥中有所謂“提議奇襲張古山,親率敢死隊反攻”。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有網友在論壇上將張靈甫抗戰期間貶低得一文不值,甚至“張古山戰鬥和張靈甫沒什麼關係”的說法。這樣一個名聲在眾網友嘴裡如同過山車一樣的將領,到底在張古山戰鬥中有何表現,真實情況又如何?

1.張古山戰鬥中真的有出奇兵從懸崖攀登日軍背後的故事嗎?

在網絡文學作品在,有大量文章描述著張靈甫提議學三國時期鄧艾出奇兵攻蜀國戰術,從張古山背後懸崖一側攀登到日軍背後,奇襲日軍陣地,一舉拿下張古山。而真正現實如何?筆者根據36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中內容找出了相應的答案。

首先要說這個傳說肯定不符合事實的。

因為張古山這個陣地就和網文中想象的不一樣。日軍佔領的張古山北面制高點是面向國軍的南面山坡很陡,而面向日軍後方的北面山坡稍微緩。要說攀巖而上恰恰是從日軍正面攀巖,而繞到日軍背後卻是日軍重點防禦的北面山坡(在北面山坡仍有大量日軍工兵所修築工事殘骸)。

其次,戰報中確實提到了“張古山北面制高點南陡北緩,樹木叢生荊棘遍佈,利於守而不利於攻,小部隊之攻擊殊難奏效,大部隊則不能容納。此地我軍進攻,需攀藤附葛而上,以傾斜急峻運動困難,傷亡特大。”由此可見確實派了小部隊從陡坡處攀巖而上,但是被日軍發現,導致這支小部隊傷亡特別大。

紙上名將 拼命三郎:哪個形象是真實抗戰時期張靈甫


而根據部隊戰報描述最後是靠著“我四面包圍,經過白刃戰於8日拂曉前將該敵大部殲滅。”而日軍戰史回憶是當時中國軍隊夜襲時攻擊非常兇猛

“凌晨4點,分散在密林中排成數條線的中國軍隊大部隊向鬼塚大隊發起攻擊。轉眼間,鬼塚大隊被強烈的號聲,煙塵,四面八方飛來的手榴彈所包圍。中國軍隊分散成數條線,交互投擲著手榴彈,毫無間隙的高聲大喊著衝鋒,鬼塚大隊正在焦急的等待中國軍隊攻擊間隙,尋找突破口。但是中國軍隊手榴彈投擲技術是在太出色,手榴彈毫無間隙的飛過去,鬼塚大隊人員被壓制在戰壕裡頭都抬不起。”

“日軍組織起敢死隊想進行反擊,第一波手榴彈襲擊,日軍就出現大量傷亡,第二波手榴彈攻擊,完全將日軍人員擊垮,日軍無論如何都無法進行反擊。鬼塚大隊長大聲斥責著部下,但51師的戰鬥力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日軍的)第一線、第二線以及前進陣地陸續被擊潰,51師一股作氣攻入日軍主陣地上。”

根據日軍戰史記錄可以看出,實際當時攻上張古山日軍陣地全是硬碰硬,手榴彈對刺刀,鮮血換陣地的戰術。但最後守備這個張古山的鬼塚大隊僅剩十幾人還在堅守最後一塊陣地,直到第二日晨日軍派來援軍支援,又重新奪回了張古山北面高地。負責山頂防禦的營長王之幹陣亡,連長以下幾乎全部傷亡,最後留在張古山上的官兵也全部犧牲。張古山北部制高點失守。

雖然沒有出現傳說中的出奇兵制勝的故事,但是卻有傳說中未曾提到的排除突擊隊襲擊張古山日軍背後的故事。

7日夜,153旅在正面攻擊張古山和長嶺日軍陣地的同時,派出了一支突擊隊(具體番號人數不詳)繞過張古山和長嶺日軍陣地,深入敵軍後方進行襲擊,目的是聲援正面攻擊,也希望在日軍撤退時候伏擊撤退中的日軍。這支突擊隊在深入日軍陣地後,勇敢行動、大膽突擊。就在攻擊日軍後方嗶幾街時遭遇日軍頑強阻擊,由於撤退不及時,反而被日軍增援部隊包圍,最後這支突擊隊成員全部壯烈犧牲。

2.張靈甫是否親率敢死隊反攻張古山?

首先要說,張靈甫在萬家嶺戰役前(9月初)剛剛升任153旅旅長,而第一次反攻張古山、長嶺兩個制高點的任務就由該旅作為主攻。也就是說,張靈甫第一次反攻時是作為當時前線攻擊部隊的指揮官。攻擊張古山陣地的是原來張靈甫擔任團長的305團。只是這次團長換成了唐生海。唐團長在防禦張古山陣地時重傷,而後代理團長於清祥也在張古山戰鬥中光榮犧牲。

張古山陣地在10月6日至10日間中日雙方反覆易手多次。薛嶽為實現全殲106師團的目的,9日下午15時下令:各部挑選奮勇隊(敢死隊)發起攻擊。而51師按照要求出500人的敢死隊向張古山、長嶺一線陣地反攻。而51師連日攻擊損失太大,只組織起400人的敢死隊。這裡就是後來被廣為流傳的,張靈甫當突擊隊隊長奇襲張古山的故事,由於這個故事被田漢作為話劇《德安大捷》的重要一部分。實際這個奮勇隊的隊長究竟是誰?在筆者所查閱的各種部隊戰報裡都未有任何說明。

僅僅在當時74軍作戰參謀吳鳶的回憶中提到了這支突擊隊由張靈甫旅長率領。

現在很多人質疑,張靈甫作為旅長是否會親自率領突擊隊反攻。筆者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在南昌會戰的高安保衛戰中,張靈甫也是親率部隊反擊日軍,而至中彈重傷。這也許就是他個人的一個作戰風格。正因如此,張靈甫在軍中有“猛張飛”的稱號。

張作為第一次反攻時前線部隊的指揮官,以及很可能是親率敢死隊反攻的將領,想來不會再有人說出“張古山戰鬥與張靈甫沒什麼關係”了。

一個軍人的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為內戰而否定其在抗戰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更不能因為政治立場抹黑抗日軍官其在抗戰中的表現。

三、74軍是否萬家嶺一戰而成名?

說起74軍,很多人都認為是在萬家嶺大捷中一戰而成名。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首先在萬家嶺戰鬥前的馬廻嶺戰鬥後,雖然74軍付出巨大犧牲,阻止了日軍第九師團一部南下,但是薛嶽認為74軍未能完成其作戰任務,實現戰前的作戰目標。為此薛嶽還專門電文上報請求處分74軍從軍長俞濟時至兩師長王耀武,馮聖法,另外還有旅長周志道和51師下屬兩團長。

到了萬家嶺戰鬥中,各處戰報顯示,最後日軍始終佔據74軍負責攻擊的張古山、長嶺一線高地頑抗。而其它部隊皆報告有重大收穫。(實際其它各部有虛報戰果的成分,另外106師團主力壓於74軍一面)。對此薛嶽也頗多不滿。

所以參加圍攻106師團的3個主力軍,4,66,74軍,薛嶽唯獨唯獨沒有對74軍進行嘉獎。相反,74軍軍長俞濟時因為南潯線上一系列戰鬥指揮問題,與薛嶽產生了巨大矛盾。俞濟時戰後甚至向蔣介石要求卸任36軍團軍團長和74軍軍長的職位。

當時,俞濟時和薛嶽兩人皆蔣介石的愛將。雙方矛盾明顯已經公開化,這時連湯恩伯都不得不站出來調解,向蔣介石提議調俞濟時調離薛嶽麾下,轉而到後方專心負責部隊訓練。

蔣介石對於這兩位愛將的矛盾卻實行了一種強行壓制的辦法,俞濟時的離職請求未被批准,俞濟時所指揮的36軍團和74軍仍然在薛嶽的指揮下。但是又將田家鎮中表現出色的57師劃歸74軍。算是一種對俞濟時的安撫政策。

所以萬家嶺一戰後,74軍未獲任何嘉獎,卻陰差陽錯的組成了後來著名的“三五部隊”。雖然74軍當時未被嘉獎,但是再回顧萬家嶺戰役,74軍固守長嶺張古山一線的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